四民诗(其四)商

尝闻商者云,转货赖斯民。

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

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

周官有常籍,岂云逐末人。

天意亦何事,狼虎生贪秦。

经界变阡陌,吾商苦悲辛。

四民无常籍,茫茫伪与真。

游者窃吾利,堕者乱吾伦。

淳源一以荡,颓波浩无津。

可堪贵与富,侈态日日新。

万里奉绮罗,九陌资埃尘。

穷山无遗宝,竭海无遗珍。

鬼神为之劳,天地为之贫。

此弊已千载,千载犹因循。

桑柘不成林,荆棘有馀春。

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

上有尧舜主,下有周召臣。

琴瑟愿更张,使我歌良辰。

何日用此言,皇天岂不仁。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曾听说商人这样说,货物周转全靠黎民百姓。
无论远近商品流通顺畅,物资丰富天下共享。
上能利于国家,下能保护自身。
周朝官制有明确规定,怎能说是追逐末业的人。
天意何在?贪婪如狼虎滋生于秦国。
田界变化,商业艰难,令人悲苦。
社会阶层不再固定,真假难辨。
游走者窃取利益,败坏伦理。
淳朴之源被冲刷,混乱潮流无止境。
富贵之人奢侈无度,世间风气日新。
千里运输只为华丽衣物,繁华街道充斥尘埃。
穷山尽搜无余财,大海掏空无珍宝。
连鬼神也为之劳累,天地因此而贫瘠。
这种弊端已延续千年,却仍沿袭不断。
桑柘未成林,荆棘丛生的春天。
我商人有何罪过?君子耻于与我为邻。
上有圣明君主,下有贤臣辅佐。
希望改革旧规,让我在良辰美景中歌唱。
何时能实施这些言论?苍天难道无情?

注释

商者:商人。
转货:货物周转。
赖:依靠。
日中:比喻天下公平。
常籍:固定的户籍制度。
逐末:从事商业等被视为末业。
狼虎:比喻贪婪之人。
经界:田界。
阡陌:田间小路。
伪与真:虚假与真实。
游者:游荡之人。
淳源:淳朴的源头。
琴瑟:比喻和谐的社会秩序。
皇天:古代对天的尊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名臣范仲淹所作的《四民诗》系列中的第四首,主题聚焦于商人。诗人以商人的视角,表达了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深刻观察和忧虑。

诗中首先提到商人通过交易连接各方,对社会物资流通起着重要作用,强调了商业活动对于国家和社会平衡的重要性。然而,诗人也揭示了当时存在的问题,如商业活动被误解为追逐私利,导致社会等级制度的混乱,财富分配不均,贫富悬殊。

诗人批评了贵族的奢侈消费,指出这种浪费不仅消耗了社会资源,也使得天地鬼神为之疲惫,加剧了社会的贫瘠。他痛惜商业伦理的沦丧,认为这种弊端已经延续千年,但仍未得到有效改革。

诗人呼吁改变现状,希望在贤明君主和忠良臣子的治理下,恢复淳朴的社会风气,让商人能重新获得应有的尊重。他以琴瑟之喻,期待社会和谐,回归良辰美景。最后,诗人期盼有一天能实现这些变革,体现出他对公正和仁政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反映了范仲淹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具有鲜明的儒家道德观念。

收录诗词(315)

范仲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 字:希文
  • 生卒年:989-1052年

相关古诗词

岁寒堂三题(其一)岁寒堂

我先本唐相,奕世天衢行。

子孙四方志,有家在江城。

双松俨可爱,高堂因以名。

雅知堂上居,宛得山中情。

目有千年色,耳有千年声。

六月无炎光,长如玉壶清。

于以聚诗书,教子脩诚明。

于以列钟鼓,邀宾乐升平。

绿烟亦何知,终日在檐楹。

太阳无偏照,自然虚白生。

不向摇落地,何忧岁峥嵘。

勖哉肯构人,处之千万荣。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岁寒堂三题(其二)君子树

二松何年植,清风未尝息。

夭矫向庭户,双龙思霹雳。

岂无桃李姿,贱彼非正色。

岂无兰菊芳,贵此有清德。

万木怨摇落,独如春山碧。

乃知天地威,亦向岁寒惜。

有声若江湖,有心若金璧。

雅为君子材,对之每前席。

或当应自然,化为补天石。

形式: 古风

岁寒堂三题(其三)松风阁

此阁宜登临,上有松风吟。

非弦亦非匏,自起箫韶音。

明月万里时,何必开绿琴。

凤皇下云霓,锵锵呜中林。

淳如葛天歌,太古传于今。

洁如庖羲易,洗人平生心。

安得嘉宾来,当之共披襟。

陶景若在仙,千载一相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访陜郊魏疏处士

贤哉先处士,天书召不起。

云夫嗣孤风,复为隐君子。

有石砺其齿,有泉洗其耳。

下瞰红尘路,荣利无穷已。

孜孜朝市人,同在风波里。

大为高士笑,誓不拾青紫。

我亦宠辱流,所幸无愠喜。

进者道之行,退者道之止。

矧今领方面,岂称长城倚。

来访卧云人,而请益诸已。

得无长者言,佩之玉非美。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