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四景

半雨半晴模样,乍寒乍热天时。榴花香逐湿风飞。

绿云翻翠浪,水急转前溪。

谁识清凉意思,珊瑚枕冷先知。秋光预若借些儿。

剩催金粟闹,素魄好扬辉。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代诗人刘过的《临江仙·四景》,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自然描写。开篇“半雨半晴模样,乍寒乍热天时”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一个多变的春日天气,既有雨意,又带些许寒凉,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观察。

接着,“榴花香逐湿风飞”一句,以榴花之香与湿润的风相结合,描绘出一种生机勃发的景象。这里的“榴花”往往被赋予丰盈、热烈的象征意义,而“湿风”则增添了一丝春日的柔和。

再下来,“绿云翻翠浪,水急转前溪”两句,则是对山川之美的一番描绘。诗人通过“绿云”与“翠浪”的对比,以及“水急转前溪”的动态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生机。

而在“谁识清凉意思,珊瑚枕冷先知”中,诗人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心境。这里的“清凉意思”指的是那种难以言传的清新之感,而“珊瑚枕冷先知”则是用珊瑚枕能够先于他物感到冷意来比喻诗人对这种感觉的独特领悟。

最后,“秋光预若借些儿。剩催金粟闹,素魄好扬辉”四句,则是对时光流转与个人的感受的一种抒情。在这里,诗人似乎在向秋天的余晖请求一点时间,以便于此刻捕捉那逝去而无法挽留的美好。同时,“剩催金粟闹”和“素魄好扬辉”两句,又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光与色的独特感受。

总体来说,这首词作在意象上丰富而生动,情感上则流露出一种超脱与淡泊。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力,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审美追求。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其三)

长短驿亭南北路,蒙茸醉拥驼裘。

雪天行计欠人留。严风催酒醒,微雨替梅愁。

自作小词呵冻写,冷金淡衬银钩。

此情知得几时休。寒云迷洛浦,残梦绕秦楼。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二)

数叠小山亭馆静,落花红雨园林。

画楼风月想重临。琵琶金凤语,长笛水龙吟。

青眼已伤前遇少,白头孤负知音。

苔墙藓井夜沈沈。无聊成独坐,有恨即沾襟。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四)茶词

红袖扶来聊促膝,龙团共破春温。

高标终是绝尘氛。两箱留烛影,一水试云痕。

饮罢清风生两腋,馀香齿颊犹存。

离情凄咽更休论。银鞍和月载,金碾为谁分。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

行道桥南无酒卖,老天犹困英雄。

形式: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