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方为桑麦说苦今日忽喜得雨

连日南风雨不成,今朝忽有洗檐声。

春膏唤起地元气,仁脉流行天本情。

桑妇惊传二叶迸,田翁痴望两歧生。

穷阎系命皆蚕麦,最是难供急急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水对农事的直接影响,以及农民对此的复杂情感。首句“连日南风雨不成,今朝忽有洗檐声”以对比手法开篇,前句描述连续多日的南风并未带来雨水,后句则突显今晨雨水突然降临的情景,通过“洗檐声”这一细节,生动展现了雨水的清新与洗涤之力。

接着,“春膏唤起地元气,仁脉流行天本情”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春雨比作滋养大地的膏脂,唤醒了土地的生命力,同时表达了天意的仁慈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这里不仅赞美了雨水的宝贵,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桑妇惊传二叶迸,田翁痴望两歧生”描绘了农人在雨水中的反应。桑妇因二叶的生长而惊喜,田翁则痴痴地期待着两歧(即稻穗)的丰收景象。这两句通过人物的反应,进一步强调了雨水对于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农民对丰收的渴望和对自然的依赖。

最后,“穷阎系命皆蚕麦,最是难供急急征”点明了雨水对于农民生活的影响。在农村,蚕麦是主要的经济来源,雨水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计。面对即将到来的征税,雨水的到来无疑为农民带来了希望,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水与农事、农民生活的紧密联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次韵弟观晚春风雨

天正宜晴却又非,云顽未是放开时。

可曾路滑官移缓,但觉山寒农务迟。

风雨颠狂如醉汉,乾坤正大亦嬉儿。

阴阳自有人调燮,牢闭柴门只自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似臧伯通

玉壶冰里见精神,来望芙蓉幕府新。

放胆担当难处事,立身扶植不平人。

公家退食门如水,淡处论交面自春。

不是浑身皆古道,肯分一盼老山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闻丹山主僧德周欲退慈云主僧龄叟留此作

识破机关便出林,满天劫火可能侵。

水流不去青山影,风与俱高白鹤心。

物外弟昆相契合,眼中世界几浮沈。

是知处处虚西榻,难得慈云一片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小豪飞函为尊甫芳园封翁寿辰徵诗爰成七古一章却寄

苍松夭矫游龙形,道是冰霜百鍊身。

俯视凡木多彫萎,岁寒耐得始长春。

物类有然人亦尔,此意请质小豪子。

小豪尊甫古之愚,直辞曾慑陵暴徒。

稚虎自有食牛气,见义无勇信非夫。

牵车服贾勤孝养,更向海邦学商战。

负米争传季路贤,吹篪敢先伯氏倦。

伯去星洲仲越南,货殖才多人共羡。

自古意气重男儿,肯为新知倍旧知。

却聘书成怀落落,金钱易掷山难移。

宫入磨蝎磨折定,惟有精神能战胜。

再接再厉事竟成,归来年已逾知命。

独恨树静风不宁,罔极未报涕常零。

况乃雁行先折翼,万里归骨悲原鸰。

由来诗书重孝友,郁郁佳城窀穸厚。

耰锄豆萁两无惭,寿考作人更不朽。

转坤学校能转坤,乾健才华出钗裙。

成绩八年历史在,至今齿颊尚流芬。

回忆生平最劳力,快乐却从勤苦得。

敬我敬人合则留,岂能胁肩望颜色。

襟怀坦荡契天和,渥丹犹作醉颜酡。

哀乐不须丝竹写,惩忿窒欲福寿多。

不见青青坚节在,四时何尝改叶柯。

达尊有三齿居一,内外孙曾已绕膝。

老人星映南极明,恰好青牛度关日。

邮筒远寄预徵诗,欲佐兕觥同介眉。

显亲岂待人爵贵,讴歌即是扬名时。

老我无才空弹指,挥毫不见云烟起。

请君当作海筹看,莫道呕哑难入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