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七首(其十七)

秤锤捻得汁出,石人喝得汗流。

临机应变,随分知羞,乘时推上五峰头。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翻译

秤锤被用力压榨,直至汁液流出
石像也被惊动,仿佛流出汗水

注释

秤锤:比喻压力或困难。
捻:用力挤压。
汁出:比喻事物被逼迫到极致。
石人:象征坚定或不易动摇的事物。
喝:这里形容石像仿佛在感受。
汗流:比喻紧张或受惊的表现。
临机:面对突然的情况。
应变:灵活应对变化。
随分:顺应形势。
知羞:知道惭愧,懂得反思。
乘时:抓住时机。
推上:推向高峰。
五峰头:比喻事业或成就的顶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所作的偈颂,以日常生活中的秤锤和石人为比喻,寓含了深刻的哲理。"秤锤捻得汁出"形象地描绘了秤锤在精细操作中榨取出所有可能的重量,暗示着对事物深入挖掘和精准把握的态度。"石人喝得汗流"则以石人象征坚韧不移,即使面对压力也能坚持到底,直至满身大汗,体现了毅力和恒心。

"临机应变,随分知羞"进一步表达了灵活应对变化,懂得适时调整策略,同时具备自省和谦逊的品质。"乘时推上五峰头"则是说在恰当的时机,能够抓住机遇,登上人生的高峰,展现出卓越的智慧和行动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教于乐,通过日常生活的场景,传达了应对生活挑战、把握时机、自我反省和追求卓越的人生智慧。

收录诗词(545)

释智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 号:虚堂
  •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85年—1269年

相关古诗词

偈颂十七首(其十六)

二月十五入寂,四月八日复生。

虚空开笑口,大地绝人行。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偈颂十七首(其十四)

晷运推移,日南长至。东海鲤鱼,鼓腮振鬣。

南山鳖鼻,伸眉吐气。

唯有赵州老儿没意智,拖个破席日里睡。

净慈路见不平,道个苏卢悉利。

恐者老子背地里讨人便宜。

形式: 偈颂

偈颂十七首(其十二)

船上无散工,驾御有方所。

打篙底打篙,摇橹底摇橹。

触浪迎风天地宽,去来不碍东西浦。

形式: 偈颂

偈颂十七首(其十一)

或隐或显,有亏有盈。

为天上无私之鉴,实人间照夜之灯。

寻常多是论三五,惟有今宵分外明。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