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有怀

故乡朝夕有人还,欲作家书下笔难。

灭烛何曾妨夜坐,倾壶不独为春寒。

迁来莺语虽堪听,落了杨花也怕看。

但使他年遇公道,月轮长在桂珊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家乡的人们早晚归家频繁,想写家信却难以提笔。
即使熄灭蜡烛也不妨碍夜晚静坐,倒酒并非只为抵御春寒。
搬来的黄莺鸣叫虽然悦耳,但飘落的柳絮却令人担忧。
只愿将来能遇到公正,那时明月依然照耀着桂树繁盛的地方。

注释

故乡:家乡。
朝夕:早晚。
还:归家。
欲:想要。
作:写。
家书:家信。
灭烛:熄灭蜡烛。
妨:妨碍。
夜坐:夜晚静坐。
倾壶:倒酒。
春寒:春日寒冷。
迁来:搬来。
莺语:黄莺鸣叫。
落了:飘落。
杨花:柳絮。
怕看:令人担忧。
他年:将来。
公道:公正。
月轮:明月。
桂珊珊:桂树繁盛。

鉴赏

此诗语言简练而情感丰富,通过对故乡的记忆和对亲人书信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家国的深切思念。首句“故乡朝夕有人还”透露出诗人对于故土的依恋之情,而“欲作家书下笔难”则表达了思念之强烈,难以言表。

“灭烛何曾妨夜坐,倾壶不独为春寒”两句,通过对夜晚继续写作和酒水共酌的情景描绘,表现出诗人夜不能寐,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朋友情谊的珍惜。

“迁来莺语虽堪听,落了杨花也怕看”则是通过春日里莺鸟的歌声和杨花飘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感受,同时又不免带有一丝哀伤。

最后,“但使他年遇公道,月轮长在桂珊珊”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愿望和期待,希望能够重逢知音,在明亮的月光下,桂花芬芳之中,与亲朋好友共度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家国、自然、生活的深情描绘,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7)

章碣(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章孝标之子。唐乾符三年(876年)进士。乾符中,侍郎高湘自长沙携邵安石(广东连县人)来京,高湘主持考试,邵安石及第

  • 字:丽山
  • 生卒年:836—905年

相关古诗词

长安春日

春日皇家瑞景迟,东风无力雨微微。

六宫罗绮同时泊,九陌烟花一样飞。

暖著柳丝金蕊重,冷开山翠雪棱稀。

输他得路蓬洲客,红绿山头烂醉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对月

残霞卷尽出东溟,万古难消一片冰。

公子踏开香径藓,美人吹灭画堂灯。

琼轮正辗丹霄去,银箭休催皓露凝。

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曲江

日照香尘逐马蹄,风吹浪溅几回堤。

无穷罗绮填花径,大半笙歌占麦畦。

落絮却笼他树白,娇莺更学别禽啼。

秪缘频燕蓬洲客,引得游人去似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观锡宴

倾朝朱紫正骈阗,红杏青莎映广筵。

不道楼台无锦绣,只愁尘土扑神仙。

鱼衔嫩草浮池面,蝶趁飞花到酒边。

日暮骅骝相拥去,几人沉醉失金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