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兰裓方袍振锡回,结茅萧寺远尘埃。
五峰日破朝云出,三谷花浮涧水来。
风散异香禅榻静,鸟窥清呗法筵开。
因过旧国枌榆地,松麈高谈喜暂陪。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正(僧官)身穿兰裓方袍,手持锡杖,从尘世归返到一座远离喧嚣的萧寺中。他所处的环境清幽,五座山峰在朝阳中显现,朝云缭绕,山间的花香随着涧水飘荡。禅房内,微风拂过,带来异香,禅榻宁静,僧人诵经的声音引来鸟儿驻足聆听。诗人路过此地,欣喜能与大师一同高谈阔论,忆起故乡的枌榆之地。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僧人的禅修生活和诗人对清静佛法生活的向往。
不详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修檐䡾䡾背成阴,行尽松篁一径深。
好鸟自飞还自下,白云无事亦无心。
客来但饮平阳酒,衙退常携靖节琴。
世路人情方扰扰,一游须抵万黄金。
麻衣少壮干时去,朱绂康强得老归。
身世自如天下少,利名难退古来稀。
更无俗事侵方寸,只与闲人话翠微。
科第诸郎同日显,高门当代有光辉。
世情衮衮利名间,子有高情独闭关。
万事长年抛似梦,一堂终日静于山。
幽花得地无妍丑,好鸟窥人自往还。
药箓棋枰俱我好,几时能共此中闲。
悠悠行处是风波,万事万惊久琢磨。
心逐世情知龃龉,身求闲伴恐蹉跎。
功名自古时应少,山水输君乐最多。
争得有田收迹去,比中文酒数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