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邻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锦江有一位先生头戴黑色方巾,他的园子里,每年可收许多的芋头和板栗,不能算是穷人。
他家常有宾客来,孩子们都习惯了,总是乐呵呵的,鸟雀也常常在台阶上觅食,它们已被驯服了。
秋天锦江里的水深不过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下两三个人。
天色已晚,江边的白沙滩,翠绿的竹林渐渐笼罩在夜色中,锦里先生把我们送出柴门,此时一轮明月刚刚升起。

注释

锦里:锦里:指锦江附近的地方。
角巾:四方有角的头巾。
芋栗:橡栗。
因其形似芋艿,故名。
一说指芋艿和橡栗。
宾客:一作“门户”。
阶除:指台阶和门前庭院。
深:一作“添”。
航:小船。
一作“艇”。
村:一作“山”。
暮:一作“路”。
对:一作“送”。
柴门:一作“篱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开篇“锦里先生乌角巾”即设定了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主人公形象,乌角巾可能象征着他不以物质富裕为荣。紧接着,“园收芋粟不全贫”则透露出主人公的生活状态,他种植的芋和粟并不能保证他的经济完全无忧,但这也许正是诗人对一种简单、自足生活态度的向往。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一句,不仅展示了主人公家庭的温馨与欢乐,同时也反映出他对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这里的“鸟雀驯”形象,传达了一种平静而友好的生态关系。

接下来的“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则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水深不算很深,但足以支撑小船漂浮,给人一种清新脱俗之感。而“野航恰受两三人”则增加了一种亲密和私密的氛围。

最后,“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一句,以静谧的夜景结束了这首诗。这里的“白沙翠竹”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环境,而“相对柴门月色新”的画面,则是对夜晚家庭生活的一种温馨写照,传达出一种简单而又充实的田园生活理念。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平凡生活中的美好、和谐与宁静的追求和向往。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南征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南楚

南楚青春异,暄寒早早分。

无名江上草,随意岭头云。

正月蜂相见,非时鸟共闻。

杖藜妨跃马,不是故离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城上

草满巴西绿,空城白日长。

风吹花片片,春动水茫茫。

八骏随天子,群臣从武皇。

遥闻出巡守,早晚遍遐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城西陂泛舟

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

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