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一诗(其七)

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馀岁。

相与锄禾莠。住车问三叟。何以得此寿。

上叟前致辞。室内妪貌丑。

中叟前置辞,量腹节所受。下叟前致辞。

夜卧不覆首。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道人在田野中遇见三个寿星(三叟)的情景。寿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长寿,这里三个寿星各自百馀岁,仍然在田间劳作,共同锄禾莠。这不仅展示了他们的健康和活力,也反映出古人对自然、勤劳生活方式的崇尚。

诗中的“住车问三叟”表明行道人对他们长寿秘诀的好奇与追求。三叟分别陈述了自己得以长寿的原因:上叟提到室内有丑妪(可能指妻子或伴侣),暗示家庭和谐、生活简朴是长寿之一因;中叟强调量腹节所受,意味着适度饮食、控制欲望也是长寿之道;下叟则说夜卧不覆首,可能指出一种平静的心态和良好的睡眠习惯。

整首诗通过三叟的对话,传达了古人关于健康长寿的智慧:家庭的和睦、生活的节制以及心态的平和。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中常见的主题,也是古代文人颂扬自然、提倡简约生活的一种体现。此外,这首诗也展现了作者应璩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通过寓意手法传递出对长寿和健康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36)

应璩(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百一诗(其八)

汉末桓帝时,郎有马子侯。

自谓识音律,请客鸣笙竽。

为作陌上桑,反言凤将雏。

左右伪称善,亦复自摇头。

形式: 古风

百一诗(其九)

百郡立中正,九州置都士。

州闾与郡县,希疏如马齿。

生不相识面,何缘别义理。

十室称忠信,观过必党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百一诗(其十)

十室称忠信,观过必党里。

形式:

百一诗(其十)

平生居□郭,宁丁忧贫贱。

出门见富贵,□□□□□。

灶下炊牛矢,甑中装豆饭。

形式: 古风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