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五首(其四)

故里樊川菊,登高素浐源。

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

巫峡蟠江路,终南对国门。

系舟身万里,伏枕泪双痕。

为客裁乌帽,从儿具绿尊。

佳辰对群盗,愁绝更谁论。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翻译

故乡的樊川菊花盛开,我登高远望素浐源头。
未来某日欢笑之后,今日又有多少故人还在。
巫峡蜿蜒在江边的路上,终南山下是国都的门户。
我系船于万里之外,伏案独眠泪水两行。
作为旅人,我为自己裁制黑色的帽子,让儿子准备绿色的酒樽。
在这美好的节日里,面对群盗横行,忧虑至极,又能与谁诉说呢?

注释

故里:故乡。
樊川:地名。
菊:菊花。
登高:登山。
素浐源:清澈的浐水源。
他时:将来。
一笑:欢笑。
存:存在。
巫峡:长江上的峡谷。
蟠:盘绕。
路:道路。
终南:终南山。
国门:国家的城门。
系舟:系船。
身万里:身处万里之外。
伏枕:伏在枕头上。
泪双痕:两行泪水。
为客:作为旅人。
裁乌帽:裁制黑色帽子。
具绿尊:准备绿色酒樽。
佳辰:好日子。
群盗:众多盗贼。
愁绝:极度忧虑。
谁论:与谁诉说。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怀旧之情的作品,通过对故乡景物的描绘和个人遭遇的反思,抒发了深切的情感。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质朴而有力。

“故里樊川菊,登高素浐源。”两句开篇即点明故乡之美丽与诗人对其自然景观的向往,樊川菊黄和素浐清泉都是诗人心中难以割舍的记忆。

“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这一转折处,诗人的情感由喜转悲,表达了时间流逝、人事更迭之感慨。这里的“他时”指的是过去,“今日”则是现在,与过去相比,现在的人们或景色已大不如前。

“巫峡蟠江路,终南对国门。”诗人继续描绘故乡的地理特征,用巫峡、蟠江和终南山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同时也映射出诗人的心情之复杂。

“系舟身万里,伏枕泪双痕。”这一句则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哀愁,系舟远行,泪水却在枕上留下痕迹,是对流离失所之痛苦的写照。

“为客裁乌帽,从儿具绿尊。”此处诗人以自己作为客居异乡的人,穿插了生活琐事,如剪制帽子和备好酒器,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寂寞与适应新环境的努力。

“佳辰对群盗,愁绝更谁论。”结尾两句则是诗人在美好的时光里,对周围不法之徒感到忧虑,愁绪满怀,无人可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故乡与流离之间的反差,抒发了诗人对家国、自然和人生的深沉感悟。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又示宗武

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上韦左相二十韵

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

八荒开寿域,一气转洪钧。

霖雨思贤佐,丹青忆老臣。

应图求骏马,惊代得麒麟。

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

韦贤初相汉,范叔已归秦。

盛业今如此,传经固绝伦。

豫樟深出地,沧海阔无津。

北斗司喉舌,东方领搢绅。

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

独步才超古,馀波德照邻。

聪明过管辂,尺牍倒陈遵。

岂是池中物,由来席上珍。

庙堂知至理,风俗尽还淳。

才杰俱登用,愚蒙但隐沦。

长卿多病久,子夏索居频。

回首驱流俗,生涯似众人。

巫咸不可问,邹鲁莫容身。

感激时将晚,苍茫兴有神。

为公歌此曲,涕泪在衣巾。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上白帝城二首(其一)

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

天欲今朝雨,山归万古春。

英雄馀事业,衰迈久风尘。

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

兵戈犹拥蜀,赋敛强输秦。

不是烦形胜,深惭畏损神。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上白帝城二首(其二)

白帝空祠庙,孤云自往来。

江山城宛转,栋宇客裴回。

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

后人将酒肉,虚殿日尘埃。

谷鸟鸣还过,林花落又开。

多惭病无力,骑马入青苔。

形式: 排律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