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阿墩子地区的壮丽景色与独特的自然环境。首句“山围碧玉似环城”,以碧玉比喻环绕的青山,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色之美。接着,“天作穹庐四壁撑”一句,将天空比作巨大的帐篷,四壁支撑,营造出一种广阔无垠的氛围。
“晓日拨云添远岫”描绘了清晨阳光穿透云层,照亮远处山峰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幽溪入夜带秋声”则通过夜晚溪流的声音,暗示季节的更替和自然界的宁静。
“寒封白马霜前雪,瘴落沧江雨后晴”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了冬季的寒冷与雨后的清新,以及江面的雾气散去后的晴朗,展现了四季变换中的自然之美。
最后,“此地宾鸿飞不到,吟蛩唧唧寄孤鸣”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独特感受,宾鸿(大雁)难以到达此处,只有孤独的虫鸣声在空旷的环境中回响,营造了一种孤寂而深邃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阿墩子地区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末时期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