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
鼎足三分半腰折,魏耶?晋耶?
这首诗是元代马致远的《庆宣和》,它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历史场景,表达了对三国时期英雄豪杰命运的感慨。"投至狐踪与兔穴"象征着那些曾经权势显赫的人物最终隐没或陷入困境,暗示了世事无常。"鼎足三分半腰折"暗指三国鼎立的局面因魏蜀吴中某一势力的衰落而倾斜,"魏耶?晋耶?"则是诗人对历史结局的疑问,究竟是魏国还是晋国最终胜出,留下了无尽的回味空间。
这首诗以历史典故为背景,寓言性强,体现了马致远善于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个人的人生哲理。整体风格简洁凝练,富有韵味。
不详
晚号“东篱”),汉族,另一说(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夜来西风里,九天雕鹗飞。困煞中原一布衣。
悲,故人知未知?登楼意,恨无天上梯!
絮飞飘白雪,鲊香荷叶风。且向江头作钓翁。
穷,男儿未济中。风波梦,一场幻化中。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