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座主侍郎

一饭尚怀感,况攀高桂枝。

此恩无报处,故国远归时。

祗恐兵戈隔,再趋门馆迟。

茅堂拜亲后,特地泪双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一顿饭尚且心怀感激,更何况攀折高高的桂枝。
这份恩情无从回报,在远离故乡的时候。
只担心战乱阻隔,再次拜访尊府会变得迟缓。
在草堂拜见亲人之后,我特别感到悲伤,泪水涟涟。

注释

一饭:一顿饭。
尚:还。
怀感:心怀感激。
况:何况。
攀:攀折。
高桂枝:高高的桂枝(比喻高位或才华出众的人)。
此恩:这份恩情。
无报处:无从回报。
故国:故乡。
远归时:远离故乡的时候。
祗恐:只怕。
兵戈:战争。
隔:阻隔。
再趋:再次拜访。
门馆:尊府(对他人住所的敬称)。
迟:迟缓。
茅堂:草堂(简朴的房屋)。
拜亲:拜见亲人。
后:之后。
特地:特别。
泪双垂:泪水涟涟。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辞座主侍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情思念。诗中的“一饭尚怀感,况攀高桂枝”表明了一饭之恩尚且难忘,更何况攀援高贵的桂枝(古代桂树常用来比喻尊贵),这里桂枝象征着对亲人或故乡的渴望。接着“此恩无报处,故国远归时”则是说这种恩情无法回报,只能在遥远的归途中怀念。

诗人的心境随后转向担忧,“祗恐兵戈隔,再趋门馆迟”表达了对战乱可能阻隔自己与家人团聚的恐惧,以及因为再次出征而导致的家庭团聚之延误。而“茅堂拜亲后,特地泪双垂”则是诗人在拜别亲人之后,不禁流下了眼泪,因为即将面临长时间的分别。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家国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展现了古代士人对于家庭与国家的情感纠葛。

收录诗词(330)

杜荀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字:彦之
  • 号:九华山人
  •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 生卒年:846~904

相关古诗词

遣怀

驱驰岐路共营营,祗为人间利与名。

红杏园中终拟醉,白云山下懒归耕。

题桥每念相如志,佩印当期季子荣。

谩道彊亲堪倚赖,到头须是有前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酬张员外见寄

分应天与吟诗老,如此兵戈不废诗。

生在世间人不识,死于泉下鬼应知。

啼花蜀鸟春同苦,叫雪巴猿昼共饥。

今日逢君惜分手,一枝何校一年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霁后登唐兴寺水阁

一雨三秋色,萧条古寺间。

无端登水阁,有处似家山。

白日生新事,何时得暂闲。

将知老僧意,未必恋松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题仇处士郊居

江南景簇此林亭,手板蓝裾自可轻。

洞里客来无俗话,郭中人到有公情。

闲敲岩果呼猿接,时钓溪鱼引鹤争。

笑我有诗三百首,马蹄红日急于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