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雪寄新定冯使君二首(其二)

政化由来通上灵,丰年祥瑞满窗明。

气严坐久灯凝燄,片大更深屋作声。

飘掩烟霞何处去,欹斜杉竹向帘倾。

雪林中客虽无事,还有新诗半夜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政治教化自古以来就与天意相通,丰收的吉祥景象照耀窗户明亮。
严肃静坐时间久了,灯芯凝聚火光,深夜里微风吹过,屋梁发出声响。
轻烟薄雾不知飘向何方,歪斜的杉竹似乎要靠向帘边。
即使在雪林中的客人看似无事,深夜里也会创作出新的诗歌。

注释

政化:政治教化。
上灵:天意。
丰年:丰收之年。
祥瑞:吉祥的征兆。
气严:严肃的气息。
坐久:长时间坐着。
灯凝燄:灯芯凝聚火光。
更深:深夜。
飘掩:飘散掩映。
烟霞:云雾。
何处去:飘向何处。
欹斜:歪斜。
雪林:下雪的树林。
中客:林中人。
新诗:新创作的诗。
半夜成:半夜完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晚雪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作出了新诗。全诗语言精练,意境幽深。

“政化由来通上灵,丰年祥瑞满窗明。”开篇即设定了一个祥和美好的氛围,“政化”指的是国家的教化和文化影响,这里与“上灵”相结合,意味着这种影响已经深入人心。"丰年"和"祥瑞"则是吉祥之兆,透过窗户可以看到满目锦绣。

“气严坐久灯凝燄,片大更深屋作声。”诗人的夜读场景,"气严"表达了室内的安静与寒冷,而"灯凝燄"则是对光线细腻的描摹,"片大更深"可能指的是雪花落下增添了室内的寂静,甚至连屋顶都能听到微小的声音。

“飘掩烟霞何处去,欹斜杉竹向帘倾。”夜晚的雪花如同轻柔的烟霞,不知飘散到了何方。"欹斜"形容树木被风吹弯曲,"帘倾"则是窗外的竹子因积雪而倾倒,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

“雪林中客虽无事,还有新诗半夜成。”即使在这样的夜晚,诗人也没有闲适之情,只是在这静谧与孤寂中完成了一首新诗。"半夜成"暗示了诗人的专注和创作的热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夜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不失文思的艺术态度,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情怀。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归故林后寄二三知己

昨别楚江边,逡巡早数年。

诗虽清到后,人更瘦于前。

岸翠连乔岳,汀沙入坏田。

何时重一见,谈笑有茶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归故林别知己

别离无古今,柳色向人深。

万里长江水,平生不印心。

远书容北雁,赠别谢南金。

愧勉青云志,余怀非陆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边上行

黑松林外路,风角远嗈嗈。

朔气生荒堡,秋尘满病容。

豺掊沙底骨,人上月边烽。

休作西行计,西行地渐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休粮僧

不食更何忧,自由中自由。

身轻嫌衲重,天旱为民愁。

应器谁将去,生台蚁不游。

会须传此术,相共老山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