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举人

揭阳多士天下都,声名籍籍南海隅。

往往能骑龙马驹,唾手可捋于菟须。

大食刀斫赤瓠壶,绿沈弓迸金仆姑。

太阿何止敌万夫,四海可归舆地图。

一举旌旗到三吴,全军接上甘泉书。

不比白面谢石奴,汉庭挺出万卷儒。

至尊含笑御玉虚,此时贤杰气焰舒。

更看相踵升亨衢,凤池鸡省争凫趋。

形式: 古风

翻译

揭阳之地汇聚众多才子,名声显赫在南海之滨。
他们常常能驾驭神骏的龙马,轻易取得兔子的毫毛。
大食的利刃斩断红色葫芦壶,绿沉的弓箭射出金色的箭簇。
宝剑太阿岂止能敌万人,它象征着天下归心的地图。
一挥令旗直指三吴之地,全军接到皇帝的圣旨书信。
他们不同于只会夸夸其谈的白面书生,而是汉廷中博学多才的儒者。
皇帝微笑着驾临天宫,此时英雄豪杰的气势如虹。
未来还将有更多杰出人物崛起,朝廷内外争相效忠。

注释

揭阳:地名,在广东。
士:读书人,才子。
籍籍:形容名声显著。
龙马驹:比喻杰出人才。
于菟须:兔子的毫毛,比喻容易得到的东西。
大食:古代阿拉伯帝国的别称。
赤瓠壶:红色葫芦形状的器物。
绿沈弓:用绿沈木制成的弓。
金仆姑:古代的一种箭簇。
太阿:宝剑名,象征权威。
三吴:古代江南地区的一个区域,包括吴郡、吴兴、会稽。
甘泉书:皇帝的诏书,比喻重要文书。
白面谢石奴:形容只会空谈的人。
万卷儒:学问渊博的儒者。
玉虚:道教中的天宫,代指皇帝居所。
亨衢:通达的大道,比喻仕途。
凤池:皇宫禁苑,比喻朝廷。
鸡省:古代官署名,后指翰林院。
凫趋:像野鸭一样急切地追求,比喻争先恐后。

鉴赏

这首宋诗《送举人》是徐璋所作,描绘了揭阳地区人才济济,豪杰辈出的景象。诗中以“多士天下都”开篇,强调了揭阳人才的广泛和声名远播。接着通过“龙马驹”和“于菟须”等意象,赞美举人们的才智与勇猛,暗示他们具有非凡的能力。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举人们手持“大食刀”、“绿沈弓”,表现出他们的武勇和战斗力,甚至认为他们的实力足以对抗万人。"太阿"象征宝剑,这里喻指他们的才能,暗示他们不仅文武双全。

“四海可归舆地图”表达了对这些人才的期待,认为他们有能力平定四方,绘制出国家的地图。在进军三吴并收到甘泉书(可能指朝廷的嘉奖)后,诗人将他们与谢石这样的名臣相提并论,赞扬他们的学识和治国之才。

最后,诗中提到皇帝含笑接纳这些贤才,他们的气势如凤凰展翅,群英荟萃于朝廷要职,预示着一个人才鼎盛的时代即将到来。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赞美揭阳举人英才横溢,充满希望和壮志的诗歌。

收录诗词(1)

徐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与客登山

与客登山去,山阴路未乾。

就暄分石坐,随处带书看。

宿雨添溪阔,春风入袖寒。

却因樵客引,寻得一丛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送友人

高帆且莫张,月色满离觞。

此夕一何短,去程如许长。

落梅吹怨笛,微雪洒行装。

去去深山里,因高莫望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秣陵秋望

诸史六朝事,同为望远空。

几年无王气,今日但西风。

客舍秦淮上,行宫夕照中。

数株霜后叶,犹傍坏陵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琼林宴罢作

白发青衫晚得官,琼林宴罢酒肠宽。

平康过尽无人问,留得宫花醒后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