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远泊与谁同,来从古木中。
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
梦泽吞楚大,闽山厄海丛。
此时樯底水,涛起屈原通。
这首诗语言雄浑,想象丰富,充满了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和对友人的深情寄托。诗人通过描绘壮阔的山水景色来表达自己的豪放情怀和超脱尘世的心境。
“远泊与谁同,来从古木中”两句,以“远泊”开篇,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这里的“古木”象征着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深长,而“我”与之同在,则表明诗人与自然化为一体,抒发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两句,更是将这种超脱的情怀推到了极致。“长江人”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而“钓月”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而“旷野火烧风”则是一幅壮丽的画面,用以形容自然界的力量和激情。
“梦泽吞楚大,闽山阨海丛”两句,通过“梦泽”和“闽山阨海”的描写,再次强化了诗人心中那种超越时空、融入自然的豪迈情怀。“吞”和“阨”字用得十分传神,表现出一种无边界的广阔。
最后,“此时樯底水,涛起屈原通”的两句,则是对前述意境的进一步推进。在这里,“樯底水”与“涛起屈原通”相结合,不仅画出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水景,更象征着诗人心灵深处的一种沟通和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和超脱尘世束缚的向往,以及与友人的情谊交流。这样的作品,不仅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造诣,也反映出唐代文学中豪放派诗风的一种典型特征。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紫阁旧房在,新家中岳东。
烟波千里隔,消息一朝通。
寒日汀洲路,秋晴岛屿风。
分明杜陵叶,别后两经红。
古郡近南徐,关河万里馀。
相思深夜后,未荅去秋书。
自别知音少,难忘识面初。
旧山期已久,门掩数畦蔬。
闻道船中病,似忧亲弟兄。
信来从水路,身去到柴城。
久别长须鬓,相思书姓名。
忽然消息绝,频梦却还京。
非惟咎曩时,投刺诣门迟。
怅望三秋后,参差万里期。
禹留疏凿迹,舜在寂寥祠。
此到杳难共,回风逐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