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待风霜剪碧林,柳阴忽见一梭金。
似传西帝宸游信,空惹东窗梦觉心。
暂辍笙歌聊试听,既无桃杏莫须吟。
旧交燕子归何处,好倩宾鸿为嗣音。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仇远的作品,题为《和西仲秋日闻莺诗》。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雅而又不失深邃的情怀。
“不待风霜剪碧林,柳阴忽见一梭金。”这两句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景象,风尚未起,树木尚未被秋风剪裁,但在碧绿的柳树之中,却已经透露出金色的光彩。这里的“一梭金”可能是指初秋时节柳丝间偶尔露出的金黄色,这种景致既展示了自然界的细腻变化,也映射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
“似传西帝宸游信,空惹东窗梦觉心。”这两句则将现实与神话交织在一起,“西帝”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西王母,宴游于瑶池之上,而诗人似乎从柳丝间金色的闪烁中感受到了那种超凡脱俗的仙境之美。然而,这种美好又只是一场梦,醒来后却空留惆怅。
“暂辍笙歌聊试听,既无桃杏莫须吟。”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音乐和文学创作的态度。在没有了桃红柳绿的景致之后,也就失去了吟咏之兴。这种情感流露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依赖,以及他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
“旧交燕子归何处,好倩宾鸿为嗣音。”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旧友的思念和期盼。燕子即燕子的比喻,指的是那些在春天一同嬉戏的朋友,如今他们都已各奔东西,诗人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他希望通过与宾鸿(可能是另一位友人的名字)的交流,重温旧日的情谊。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雅而又不失深邃的情怀,以及诗人对于自然界和人间美好的追求与留恋。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世事枰棋入角危,有人袖手只攒眉。
路通巴蜀那须檄,马立澶渊更要诗。
公竟醉耶从汝笑,树犹如此信吾衰。
传闻双珥消兵气,犹把葵心向郁仪。
知君豹隐白云村,杖履春风忽过门。
独立幸无妻子累,老成喜有典型存。
冰悬古树花尤隽,雪涨寒江水不浑。
冷落十年灯火读,何时窗下约重温。
夜雨溪头泊客船,檐花沟溜亦涓涓。
灯前诗酒留三宿,纸上功名付百年。
寒雁叫霜投木末,晴云扶日出山巅。
欲归苦被微官缚,不得相从酌冷泉。
秉烛追游忆盛时,欢悰终较昔年稀。
柳多客折凉阴薄,薇少人餐雨绿肥。
胡蝶觉来方识梦,海鸥飞去未忘机。
相逢且可谈风月,莫话兴亡与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