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织麻行

松灯明,茅屋小,山妻稚子坐团团,长夜缉麻几至晓。

辛勤岂望卒岁衣,阿翁几番催罢机。

输官未足私债急,妾身不掩奚足恤。

念儿辛苦种麻归,依旧悬鹑曝朝日。

松灯灭,茅屋闭,麻尽机空得早眠,门外催租吏声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曹文晦的《夜织麻行》,描绘了一幅典型的古代农村生活画面,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沉的社会现实感。

首先,诗中通过“松灯明,茅屋小”两句话,简洁而生动地勾勒出织女所处的环境,松灯的微光在昏暗的茅屋里显得格外温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山妻稚子坐团团”,描绘了家庭成员围坐一起的温馨场景,但“团团”二字也暗示着空间的狭小与生活的简朴。这种场景的描述,既展现了家庭的和谐,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

“长夜缉麻几至晓”一句,将织女的辛勤劳作与时间的流逝紧密相连,夜晚的漫长与劳作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织女对生活的坚韧与执着。接下来,“辛勤岂望卒岁衣”,表达了织女对于自己劳动成果的期待与无奈,她并不奢求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贫困的生活状态,这反映出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

“阿翁几番催罢机”中的“阿翁”指的是老翁,这里通过老翁的催促,进一步强调了织女工作的紧迫性和压力。随后,“输官未足私债急”揭示了织女不仅要为官府缴税,还要应对私人债务的压力,生活负担之重可见一斑。最后,“妾身不掩奚足恤”表达了织女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与无助,她无法掩盖自己的贫穷,更无从寻求他人的同情或帮助。

“念儿辛苦种麻归,依旧悬鹑曝朝日”这两句,通过儿童的辛劳与生活的艰难,深化了主题,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儿童的辛勤劳动与家庭的贫困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社会不公与贫富差距。

“松灯灭,茅屋闭,麻尽机空得早眠,门外催租吏声厉”四句,以松灯熄灭、茅屋封闭、麻尽机空、催租吏声厉的景象,形象地描绘了织女及其家庭在完成一天劳作后的疲惫与无奈,以及面对即将到来的官府催租时的紧张与恐惧。这一系列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织女个人的命运,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结构下农民生活的普遍状况,具有强烈的历史真实感和社会批判性。

综上所述,《夜织麻行》通过细腻的笔触,深刻地描绘了古代农村女性在艰苦生活环境下坚韧不拔的形象,以及她们所面临的种种社会压力和生活困境,展现了作者对底层人民命运的关注与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某些深层次问题。

收录诗词(101)

曹文晦(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曹文炳弟。颖悟多识,雅尚萧散。不应征聘。有《新山稿》

  • 字:伯辉
  • 号:新山道人
  • 籍贯:元台州天台

相关古诗词

少年行

少年不识愁何物,南陌东郊恣游佚。

衰老情怀懒出门,坐对青山遂终日。

向时意气宁愁老,今日方知少年好。

北邙多见白杨风,三山岂有长生草。

君不见西山日,又不见西风树。

晚霞作态不多时,病叶衰红将委地。

回头为语少年人,有酒莫负花间春。

形式: 乐府曲辞

春愁曲二首(其一)

春风吹愁花上来,美人花下银筝哀。

去年花开共春燕,今日花开春梦远。

黄鹂紫燕感时鸣,亦既见止宁无情。

只愁青春不长好,名花易落人易老。

一双胡蝶不知愁,东园花落西园游。

形式: 古风

春愁曲二首(其二)

宁为水上荷,不作松上萝。

荷叶经秋暂彫瘁,明年薰风满池翠。

女萝生意托松高,一朝松伐萝亦遭。

丈夫有志当特立,阿附权门何汲汲。

君不见石家金谷起兵戈,二十四友将奈何?

曷不听我松上萝。

形式: 古风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采采不盈掬。

下山逢故夫,褰衣拦道哭。

昔君弃妾时,二雏方去乳。

骨骼今已成,终能继门户。

饮水当思源,惜树须连枝。

新人虽云乐,当念旧人为。

上山采蘼芜,歌思一何苦!

我欲歌向人,今人不如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