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寻僧昨日尚相随,忽见绯幡意可知。
题处旧诗休更读,买来新马忆曾骑。
不应随分空营奠,终拟求人与立碑。
每向宣阳里中过,遥闻哭临泪先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朱庆馀的《哭胡遇》,通过对友人的思念和追忆,表达了深切的哀悼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淡远,蕴含着浓郁的情感。
"寻僧昨日尚相随,忽见绯幡意可知。" 这两句描写诗人与死者胡遇的亲密关系,他们曾经一起出行,就像寻找僧人的脚步那样紧密。而“忽见绯幡”则暗示了胡遇已去世,绯幡通常用来指代丧事或墓地,显示诗人对朋友逝去的突然发现和深切感受。
"题处旧诗休更读,买来新马忆曾骑。"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物品的依恋。旧诗是过去共同生活的回忆,而新购买的马则是对胡遇骑乘记忆的一种留念。
"不应随分空营奠,终拟求人与立碑。"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即希望能为胡遇立碑以纪念他,不让他的名字和事迹被世人遗忘。
"每向宣阳里中过,遥闻哭临泪先垂。"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经过胡遇曾居住的地方时的感受,那里的哭声触动了诗人的心弦,使他不禁落泪。这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逝去的深切哀悼之情。
总体来说,朱庆馀通过这首诗展现了对亡友胡遇深厚的情感和对逝去生命的尊重,诗中的意境和情感都非常饱满,读起来令人感到沉痛而又不禁思考人生的有限与珍贵。
不详
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声名大震
炎夏寻灵境,高僧澹荡中。
命棋隈绿竹,尽日有清风。
流水离经阁,闲云入梵宫。
此时祛万虑,直似出尘笼。
亭午无公事,垂帘树色间。
僧来茶灶动,吏去印床闲。
傍竹行寻巷,当门立看山。
吟诗老不倦,未省话官班。
清秋时节近,分袂独凄然。
此地折高柳,何门听暮蝉。
浪摇湖外日,山背楚南天。
空感迢迢事,荣归在几年。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
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
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
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