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空上人移居大云寺

竹溪人请住,何日向中峰。

瓦舍山情少,斋身疾色浓。

夏高移坐次,菊浅露行踪。

来往湓城下,三年两度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竹溪的人啊,请你暂且停留,何时能去往那座中峰?
山中的瓦舍,少了人间烟火气,修行者的面色显得病容更重。
夏日炎炎,我们移动座位寻找阴凉,菊花初开,显露出行踪。
在这来来往往于湓城之下,已经过去了三年,我们两次相遇。

注释

竹溪人:指住在竹溪的人。
中峰:指山中的某座高峰。
瓦舍:简陋的房屋,这里指山中的修行场所。
斋身:修行者斋戒身体。
夏高:夏季炎热。
移坐次:变换坐位以避暑。
菊浅:菊花刚刚开放。
露行踪:隐约可见行踪。
湓城: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西九江一带。
三年两度逢:三年内遇见了两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和重逢的情景。开篇“竹溪人请住,何日向中峰”表达了对朋友留宿的邀请,以及期盼他朝拜某地高峰之意。下句“瓦舍山情少,斋身疾色浓”则透露出诗人在简陋的瓦屋中独居时的心境和身体状况,由此可见其隐逸生活的孤寂与不易。

接着,“夏高移坐次,菊浅露行踪”写出了夏日里诗人搬动座位以避暑,并且观察到菊花下的水痕,这些细节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生动的画面。最后,“来往湓城下,三年两度逢”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某地相遇的情景,以及这样的相遇并非第一次,而是已经发生过多次。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个人生活状态的抒写,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隐逸山林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珍视之情。这不仅是一首描写日常生活的诗,更是对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探索。

收录诗词(92)

周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寺居寄杨侍御

雨过北林空晚凉,院闲人去掩斜阳。

十年多病度落叶,万里乱愁生夜床。

终欲返耕甘性拙,久惭他事与身忙。

还知谢客名先重,肯为诗篇问楚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寻北冈韩处士

相过值早凉,松帚扫山床。

坐石泉痕黑,登城藓色黄。

逆风沈寺磬,初日晒邻桑。

几处逢僧说,期来宿北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早春越中留故人

此行经岁近,唯约半年回。

野渡人初过,前山云未开。

雁群逢晓断,林色映川来。

清夜芦中客,严家旧钓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早秋过郭涯书堂

暑消冈舍清,闲语有馀情。

涧水生茶味,松风灭扇声。

远分临海雨,静觉掩山城。

此地秋吟苦,时来绕菊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