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日湖塘

吉日初成晦,方塘遍是春。

落花迎二月,芳树历三旬。

公子能留客,巫阳好解神。

夜还何虑暗,秉烛向城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良辰始于阴晦之日,方塘满溢着春天的气息。
飘落的花瓣迎接二月,芬芳的树木历经三十天。
贵公子善待客人,巫阳女神擅长解忧神术。
夜晚无需担忧黑暗,手持蜡烛照亮城门边。

注释

吉日:好日子。
初成:开始。
晦:阴晦,不明亮。
方塘:方形的池塘,这里指春天的池塘。
遍是:到处都是。
春:春天。
落花:凋落的花朵。
迎:迎接。
二月:农历二月。
芳树:开花的树。
历:经历。
三旬:三十天。
公子:贵族青年或有地位的人。
能:能够。
留客:挽留客人。
巫阳:古代神话中的女性神祇,这里可能象征帮助解除烦恼。
解神:解除神灵(困扰)。
夜还:夜晚归来。
何虑:不必担心。
暗:黑暗。
秉烛:手持蜡烛。
向:朝着。
城闉:城门内,这里指城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游园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初春的生机与美丽。

“吉日初成晦”一句,以一种柔和的节气为开端,"初成晦"意味着天气开始转晴,但阳光仍旧温婉,透过薄云散发。接下来的“方塘遍是春”则将画面拉大,展示了整个湖塘都被春色所占据,生机勃勃。

落花迎二月,芳树历三旬”两句,不仅时间感强烈,且突出了春天的生命力。"落花"常象征着季节更迭,而"芳树历三旬"则显示了春意绵长,这里的“三旬”指的是六十天,即两个月的时间,表明春天的美好持续较长时间。

至于“公子能留客,巫阳好解神”,这里的“公子”多指贵族或有才华之人,而"巫阳"则是古地名,也可能暗指诗人所处之地。"能留客"表明主人的殷勤款待,使得来访者不忍离去。而"好解神"一词,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主人与客人之间精神上的交流和沟通,仿佛在这个美好的环境中,人们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最后,“夜还何虑暗,秉烛向城闉”两句,则描绘了夜幕降临后的情景。"夜还"意味着夜色渐浓,而“何虑暗”则表达了一种无忧无虑的心境。在这样的夜晚,即便是走在回家的路上,也不会感到害怕或不安,因为心中有光,故而"秉烛向城闉",即使是在夜色中,手持灯烛,朝着城市的门槛前进,这个画面既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明亮与温暖。

收录诗词(62)

孙逖(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史学家。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职。有作品《宿云门寺阁》《赠尚书右仆射》《晦日湖塘》等传世

  • 籍贯:今东昌府区沙镇
  • 生卒年:696~761

相关古诗词

淮阴夜宿二首(其一)

水国南无畔,扁舟北未期。

乡情淮上失,归梦郢中疑。

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

客行心绪乱,不及洛阳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淮阴夜宿二首(其二)

永夕卧烟塘,萧条天一方。

秋风淮水落,寒夜楚歌长。

宿莽非中土,鲈鱼岂我乡。

孤舟行已倦,南越尚茫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酬万八贺九云门下归溪中作

晚从灵境出,林壑曙云飞。

稍觉清溪尽,回瞻画刹微。

独园馀兴在,孤棹宿心违。

更忆登攀处,天香满袖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长洲苑

吴王初鼎峙,羽猎骋雄才。

辇道阊门出,军容茂苑来。

山从列嶂转,江自绕林回。

剑骑缘汀入,旌门隔屿开。

合离纷若电,驰逐溢成雷。

胜地虞人守,归舟汉女陪。

可怜夷漫处,犹在洞庭隈。

山静吟猿父,城空应雉媒。

戎行委乔木,马迹尽黄埃。

揽涕问遗老,繁华安在哉。

形式: 排律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