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梦觉依然一草寮,浮踪已惯任飘摇。
虚檐晴气生朝露,远树寒声过夜潮。
白骨又惊山下满,朱颜刚向客中消。
时平不爱通侯印,且愿深林作老樵。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元初诗人戴表元的《梦觉》,描绘了诗人梦醒后的所见所感。首句“梦觉依然一草寮”,写诗人从梦境中醒来,发现自己仍身处简陋的草屋之中,流露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次句“浮踪已惯任飘摇”则表达了诗人对漂泊不定生活的习以为常,显示出其超脱的心境。
接下来,“虚檐晴气生朝露”描绘了清晨阳光透过空旷的屋檐,带来晶莹的露珠,营造出宁静而清新的画面。而“远树寒声过夜潮”则通过远方树木传来的寒意和夜晚潮水的声音,渲染出一种孤寂而深远的意境。
“白骨又惊山下满”一句,诗人以白骨遍野的想象,暗示战乱或世事变迁的残酷现实,与前文的宁静形成对比。然而,“朱颜刚向客中消”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消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时平不爱通侯印,且愿深林作老樵”,诗人表达了在和平时期,他并不向往高官厚禄,而是更愿意在深山老林中做一个砍柴的老人,过着简单而自在的生活。这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与宁静的理想人生观。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志趣。
不详
不知何处起钟声,云作楼台雾作城。
洲上稻肥初起垡,山中梨巨旧传名。
林疏野地惟多石,气湿炎天亦少晴。
东畔有潭闻险绝,岩前时现老龙精。
一区鸡犬白云巅,乱后来看意惘然。
劫火尚馀唐殿宇,土风宁是晋山川。
沿溪客散三州路,并寺僧耕百亩田。
欲访纵由题作句,矮碑祇在近时镌。
人生随分有清华,万竹冈头第一家。
甃堑水温初荇叶,粉墙风细欲梨花。
衣冠苍皓迎如画,缃素朱黄积满车。
从此儒林添脍炙,老夫先借小诗誇。
匡庐亦有千寻瀑,无此陵虚翠玉台。
身倚老松天上立,眼看飞鸟雪中来。
山神禁肃难投唾,木落魂清得浣埃。
见说下岩堪对望,道人临壑剪蒿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