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古墓芙蓉塔,神铭松柏烟。
鸾沈仙镜底,花没梵轮前。
铢衣千古佛,宝月两重圆。
隐隐香台夜,钟声彻九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古雅的佛寺景象,充满了禅意和神秘色彩。开篇“古墓芙蓉塔,神铭松柏烟”两句,以古旧的墓园中耸立的芙蓉花塔和长存不衰的松柏与烟雾交织,营造出一派超凡脱俗之感。
接下来的“鸾沈仙镜底,花没梵轮前”则是借用佛教典籍中的仙境和梵轮(即法轮)来表达诗人对佛理的追求与向往。这里的“鸾沈”指的是深邃的水面,而“梵轮”象征着佛法的传播,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寄托。
“铢衣千古佛,宝月两重圆”中,“铢衣”形容佛像上的装饰之美妙,而“宝月两重圆”则是对寺院中佛光或明月的描绘,使人联想到夜晚静谧中的寺庙,佛光与月光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庄严。
最后,“隐隐香台夜,钟声彻九天”一句,则是在夜深人静之时,透过香台(即用于焚烧香料的地方)传来的淡淡香气,以及那清脆的钟声,它穿越了世间的一切,直达云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佛教元素的精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深切向往。
不详
,初唐诗人。自号幽忧子,汉族,其生卒年史无明载,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江水向涔阳,澄澄写月光。
镜圆珠留彻,弦满箭波长。
沈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
延照相思夕,千里共沾裳。
拂曙驱飞传,初晴带晓凉。
雾敛长安树,云归仙帝乡。
涧流漂素沫,岩景霭朱光。
今朝好风色,延瞰极天庄。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氛。
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
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倡楼启曙扉,杨柳正依依。
莺啼知岁隔,条变识春归。
露叶凝愁黛,风花乱舞衣。
攀折聊将寄,军中音信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