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唐如晦二首(其二)

法护何妨短,元龙故自豪。

交情如水淡,义气与秋高。

贫不沾三釜,年方见二毛。

魂兮如可返,通饮读离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法度守护不妨短暂,元龙自古就豪迈。
友情清淡如水,义气与秋天的高远相应。
贫穷不求丰厚,年纪已见双鬓白发。
若能召回逝去的灵魂,我愿畅饮并朗诵《离骚》。

注释

法护:坚守法度。
何妨:不妨。
元龙:指陈登,有豪杰之志。
故:本来。
自豪:感到骄傲。
交情:友情。
如水淡:像清水一样清淡。
义气:忠诚和勇气。
秋高:秋天的高远,象征着成熟和深沉。
贫不沾:贫穷不沾染。
三釜:形容财富多,釜是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
二毛:头发黑白相间,代指年纪大。
魂兮:灵魂啊。
可返:能够返回。
通饮:痛饮。
离骚:屈原的长诗,这里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邓剡的作品,名为《挽唐如晦二首(其二)》。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挽留之情深厚的诗句。

“法护何妨短”一句,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朋友法护之情深且不易断绝,如同长江水流不断。

接下来的“元龙故自豪”则是说友人如元龙一般自视甚高,自有其傲骨。元龙在此代表着威武、雄壮的象征,显示出诗中人物的个性特点和自信心态。

“交情如水淡,义气与秋高”两句,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将交往之情比作清澈而不浊的流水,同时将义气比喻为高远如秋日的晴空。这里传达了一种深厚且纯净的情谊,以及超越世俗纷争、坚定不移的道德操守。

“贫不沾三釜,年方见二毛”则是说诗人本身虽然贫穷到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但即便如此,在年轻时就已显露出一些成熟之象。这里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自我肯定和对未来不懈追求的态度。

最后两句“魂兮如可返,通饮读离骚”则是说诗人的灵魂渴望能返回到某种精神状态,同时也希望能与古代文学巨匠屈原一样,畅饮着美酒,阅读着《离骚》这样伟大的作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尊崇,以及对个人精神追求的渴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远的象征寓意,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在贫困中不屈的自我肯定和文化追求。

收录诗词(37)

邓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中甫。庐陵人(今江西省吉安县永阳镇邓家村)。南宋末年爱国诗人、词作家。他与文天祥、刘辰翁是白鹭洲书院的同学

  • 字:光荐
  • 号:中斋
  • 籍贯:第一个为文天祥作传的
  • 生卒年:1232-1303

相关古诗词

挽唐如晦二首(其一)

战艺时人北,受书吾道东。

俊图开熟路,怒翼碍回风。

勇往千人废,豪来一世空。

深山埋玉气,得失付鸡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避乱至乌岩山赠承节赵公

流水桃花又避秦,诛茅西崦结为邻。

如公尚友浮丘伯,顾我早师梅子真。

棋酒从容新里社,衣冠萧散古遗民。

他年史传收芳迹,应许牵联作隐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书乌龙山

岁云暮矣可奈何,云愁雨湿阴风多。

林壑摧残海惊波,惨淡一色无山河。

哀鸣嗷嗷旧枝柯,飞天不容忧虞罗。

深山短景孤鸟过,会看明午风日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文文山画像赞

目煌煌兮疏星晓寒,气英英兮晴雷殷山。

头碎柱而璧完,血化碧而心丹。

呜呼,谁谓斯人不在世间。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