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赠吴门邕上人

春山唯一室,独坐草萋萋。

身寂心成道,花闲鸟自啼。

细泉松径里,返景竹林西。

晚与门人别,依依出虎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春天的山中只有一间小屋,我独自坐在那里看着茂盛的草丛。
身心寂静,我在此领悟大道,花儿静静地开放,鸟儿自在地鸣叫。
在松树林的小径中,细流潺潺,夕阳的余晖洒在西边的竹林。
傍晚时分,我与弟子们告别,依依不舍地离开虎溪。

注释

春山:春天的山。
唯一室:只有一间小屋。
独坐:独自坐着。
草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身寂:身心寂静。
心成道:内心领悟了大道。
花闲:花儿静静地。
鸟自啼:鸟儿自然地鸣叫。
细泉:细细的泉水。
松径:松树林中的小路。
返景:落日的余晖。
竹林西:西边的竹林。
晚:傍晚。
门人:弟子。
别:告别。
虎溪:虎溪,古代学府附近的一条溪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春天山中独居的情景,充满了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春山唯一室,独坐草萋萋。”开篇即设定了一个宁静而孤独的场景,隐者拥有一间小屋,四周被野草围绕,显得十分寂寞。这里的“唯一室”不仅指物质上的居所,也象征着心灵的独立与自足。

“身寂心成道,花闲鸟自啼。”隐者的心境已经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其内心的宁静如同一条清澈的小溪,流淌而不惊。这里的“花闲”和“鸟自啼”都是自然景象的描写,它们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自由舒展,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细泉松径里,返景竹林西。”诗人通过对细小泉水与松树小径的描绘,再次强调了自然之美和自己与大自然的融合。同时,“返景”一词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诗人的心境变化。

“晚与门人别,依依出虎溪。”在这最后两句中,诗人与山中的伴侣(门人)道了别,表达了一种淡然若离的态度。这里的“依依”形容告别时的情状,是一种不舍得离开但又不得不离开的情感复杂性。而“虎溪”则是诗人隐居之地的一个具体指示,也可能象征着通向更深远自然世界的一种路径。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与大自然合一的理想,同时也展示了其超脱红尘、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44)

皇甫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孝常,皇甫冉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杨儇榜进士。工诗,出王维之门,与兄名望相亚,高仲武称其诗“体制清洁,华不胜文”(《中兴间气集》卷下),时人以比张载、张协、景阳、孟阳。历官侍御史。后坐事贬舒州司马,移阳翟令。《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唐才子传》传于世

  • 籍贯:润州丹阳
  • 生卒年:785

相关古诗词

建元寺西院寄李员外纵联句

寄隐霜台客,相思粉署人。

诚知阡陌近,无奈别离频。

夜色迷双树,钟声警四邻。

散才徒仰鲍,归梦远知秦。

雨带清笳发,花惊夕漏春。

招摇随步锡,髣髴听行轮。

要路推高足,空林寄一身。

盛名知独擅,良会忆相亲。

稍涤心中垢,都遗陌上尘。

今宵此堂集,何事少遗民。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建元寺昼公与崔秀才见过联句与郑奉礼部同作

人闲宜岁晚,道者访幽期。

独与寒山别,行当暮雪时。

柏台辞汉主,竹寺寄潜师。

荷策知君待,开门笑我迟。

暮阶县雨足,寒吹绕松枝。

理辩尘心妄,经分梵字疑。

久承黄纸诏,曾赋碧云诗。

然诺惊相许,风流话所思。

筌忘心已默,磬发夜何其。

愿结求羊侣,名山从所之。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春和杜相公移入长兴宅奉呈诸宰执

欲向幽偏适,还从绝地移。

秦官鼎食贵,尧世土阶卑。

戟户槐阴满,书窗竹叶垂。

才分午夜漏,遥隔万年枝。

北阙深恩在,东林远梦知。

日斜门掩映,山远树参差。

论道齐鸳翼,题诗忆凤池。

从公亦何幸,长与佩声随。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送王相公赴幽州

台衮兼戎律,勤忧秉化元。

凤池东掖宠,龙节北方尊。

长路山河转,前驱鼓角喧。

人安布时令,地远荅君恩。

暮日平沙迥,秋风大旆翻。

渔阳在天末,恋别信陵门。

形式: 排律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