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日登石阁三首(其一)

人情见了多,世态谙来久。

事过忧噬脐,物伤防掣肘。

水浊更澄滤,衣尘须抖擞。

必欲论主衡,何人为好手。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翻译

人情世故看得多了,对世间百态也熟悉得很。
经历过事情后常常忧虑不已,怕被牵制或阻碍。
面对浑浊要懂得澄清,衣服上的灰尘也要彻底清理。
若想公正评价和主导局面,谁又能成为最佳人选呢?

注释

人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交往。
见:看见,经历。
世态: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
谙:熟悉,了解。
事过:事情过后。
忧噬脐:比喻事后后悔,如同咬自己的肚脐。
掣肘:牵制,阻碍。
澄滤:澄清过滤。
衣尘:衣物上的灰尘。
抖擞:抖落,清除。
论主衡:评判主导。
何人:谁。
好手:能手,高手。

鉴赏

这首诗以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为切入点,表达了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首句“人情见了多”揭示了经历丰富后对人性的复杂理解,次句“世态谙来久”则强调了对社会现象的长期观察。接下来,“事过忧噬脐”表达了对过去错误的反思,以及“物伤防掣肘”对潜在阻碍的警惕。

诗人通过自然现象“水浊更澄滤”象征着自我净化和提升,而“衣尘须抖擞”则寓意摆脱陈规旧习,保持清醒。最后两句“必欲论主衡,何人为好手”提出了问题,即在纷繁世事中,谁能公正无私地把握平衡,成为真正的智者。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沉,语言质朴,体现了邵雍诗作的哲理性和人生智慧。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重病吟

安乐五十年,一旦感重疾。

仍在盛夏中,伏枕几百日。

砭灸与药饵,百疗效无一。

以命听于天,于心何所失。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重游洛川

买石尚饶云,买山当从水。

云可致无心,水能为鉴止。

性以无心明,情由鉴止已。

二者不可失,出彼而入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闻少华崩

变化无踪倏忽间,力回天地不为难。

若教施展巨灵手,岂止轩腾少华山。

六社居民皆覆没,九泉磐石尽飞翻。

刍荛一句能收采,尧舜之时自可攀。

形式: 七言律诗

闻少华崩

熙宁壬子岁,少华忽然崩。

七社民俱死,九泉神不宁。昔天无骇,旷古未之聆。

燮理阴阳者,如何略不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