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其三)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翻译

用来作为佩饰是多么美好!可空谷无人,叫我埋怨娥眉再巧谁个来瞧?琴瑟清脆奏出千古绝调,即便弹断朱红的丝弦,知音依旧稀少。
年华悄然流逝,我已经衰老。汀洲涨满了江水,该到何处寻觅芳草?我只能将屈原大夫唤醒,在石龙前边歌边。阵阵松风里,不知不觉天已破晓。

注释

湘累:指屈原。
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的第三首,以兰花、蛾眉、宝瑟等意象,表达了词人的孤独与怀才不遇之情。"九畹芳菲兰佩好"描绘了清幽的环境和美好的兰花,暗示词人的高洁品性。"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借美人自怜,寓言自己才华出众却无人赏识的境况。

"宝瑟泠泠千古调"通过宝瑟的悠扬声调,传达出词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朱丝弦断知音少"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独感,如同琴弦断裂,缺少共鸣之人。接下来,词人感叹岁月流逝,自己逐渐老去,"冉冉年华吾自老"。

"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借景抒情,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寻和失落。最后,词人借"唤起湘累歌未了",呼唤屈原的灵魂共唱,以寻求心灵的慰藉,"石龙舞罢松风晓"则以舞龙和松风的意象,描绘出一种超脱尘世、在自然中寻求解脱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词人以个人遭遇寓言,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人生感慨。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蝶恋花(其二)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其一)送祐之弟

衰草残阳三万顷。不算飘零,天外孤鸿影。

几许凄凉须痛饮,行人自向江头醒。

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

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恨!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踏莎行(其二)赋木犀

弄影阑干,吹香岩谷。枝枝点点黄金粟。

未堪收拾付薰炉,窗前且把离骚读。

奴仆葵花,儿曹金菊。一秋风露清凉足。

傍边只欠个姮娥,分明身在蟾宫宿。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春日有感

萱草齐阶,芭蕉弄叶。乱红点点团香蝶。

过墙一阵海棠风,隔帘几处梨花雪。

愁满芳心,酒潮红颊。年年此际伤离别。

不妨横管小楼中,夜阑吹断千山月。

形式: 词牌: 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