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观水壁忆真际和尚

幻士幻入水三昧,博取天河作手戏。

跳珠回沬五尺馀,王成草木掀涛势。

古佛堂前柏树子,半裂空心半髡死。

荒檐龙钟几病僧,日暮空垣拾菌耳。

堂头老像如冰冷,寒碑月写风枝影。

石栏狮子向东啼,夜深唤却虚空醒。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禅宗修行与自然景象交织的画面。诗人袁宏道以“幻士幻入水三昧”开篇,巧妙地将禅宗的境界与水的流动相融合,暗示了修行者在水中领悟到的超脱与自在。接着,“博取天河作手戏”一句,进一步展现了修行者的创造力与对宇宙自然的深刻理解,仿佛他能从天河中汲取灵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跳珠回沬五尺馀,王成草木掀涛势”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修行者在水中的动作如同珠子跳跃,激起层层涟漪,不仅展现了水的动态美,也暗喻了修行者内心的波澜与外界的互动。而“王成草木掀涛势”则可能借用了历史典故,暗示了修行者的力量和影响,即使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能被赋予不凡的意义。

“古佛堂前柏树子,半裂空心半髡死”两句,将视角转向了古佛堂前的自然景观,通过描述柏树的状态,既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也寓意着修行者面对生死的态度——即使生命面临困境,内心依然坚韧不拔。

“荒檐龙钟几病僧,日暮空垣拾菌耳”描绘了一幅日落时分,病态僧侣在荒凉的屋檐下寻找食物的场景,既展现了修行生活的艰苦,也暗示了修行者在逆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坚韧意志。

“堂头老像如冰冷,寒碑月写风枝影”两句,通过对比冷硬的老像与月光下的风枝影,表达了对过去与现在、永恒与瞬间之间关系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修行者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石栏狮子向东啼,夜深唤却虚空醒”结尾两句,以石栏上的狮子啼声作为象征,似乎在夜晚唤醒了宇宙的寂静,强调了修行者通过内在的觉醒,能够触及宇宙的深层真理,达到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禅宗修行的意境与诗人对自然、生命、宇宙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美感的作品。

收录诗词(1666)

袁宏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字:中郎
  • 号:石公
  •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 生卒年:1568~1610

相关古诗词

赋得斜风细雨不须归

莫釐山上亭如盖,纽取蒲梢作衣带。

丝烟细雨著罗窗,墨树浓山泻生绘。

农家閒记月毛生,贾舟怕见江猪拜。

是处皆将笭箸行,谁家不得刀鲚卖。

云脚才封马迹山,轻雷忽过吴淞界。

湖州万户入青煤,七十二峰如钱大。

餔糟一枕钓竿眠,不觉风波在船外。

派派烟岚刺眼眉,折折云山锁心肺。

誓将白水洗缨尘,何用浮云生肌疥。

为君屈指开元年,高冠大纛几人在。

一湾艇子一竿丝,不学成都先生卦。

形式: 古风

夜卧青王峡看月

渴虹饮石夜蛟哭,寒屑霏霏洒蕲竹。

一湾净月趁斜峦,堕向龙宫写幽独。

鹍弦断尽铁槽平,石韵高寒谱不足。

头毛索索罥人长,几时买断青崖腹。

五更凉梦泊孤云,以手扪天如苍玉。

形式: 古风

出城至大别寺题壁

汉阳山上閒峦少,汉阳城中人又老。

娟眉雪齿竞浮荣,几人头上无青草。

荒坟如粟秋山下,嗷嗷鬼母诉长夜。

山中老矣头佗行,白骨堆中起精舍。

汉阳城,如掌大,壮士激矢穿城过。

试登高阁数行人,阔帽青衫凡几个。

形式: 古风

舟中夜话赠马元龙

十年不作沙头客,旧时昵好头尽白。

偶然湖海订新知,久语寒泉落幽石。

白沙著月水澄天,一面吴绡滑令碧。

垆声沸尽火销灰,不觉西窗堕寒魄。

世儿啾啾弄吻舌,豆火不光他自窄。

等閒搩手量青天,枉把虚空记寻尺。

天池九万自乘风,不以蜩鸠损劲翮。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