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东叔西叔二兄于遂宁门外

毕逋枝上晓光和,日日庭闱盼树柯。

风送骊歌惊短梦,云拖鸠雨湿长坡。

母心念子无时足,王事催人不奈何。

但祝爱身崇令德,长教此意得天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清晨的阳光照在毕逋的树枝上,每天都在庭院中期待着树梢的消息。
微风吹过,带来了骊歌,惊扰了短暂的梦境,乌云携带着雨滴,湿润了长长的坡道。
母亲的心中对孩子的思念无时不在,国事的催促让人无可奈何。
只愿孩子能健康长寿,尊崇美德,长久地让这样的爱意得到上天的保佑。

注释

毕逋:可能指代某棵树或特定的地方。
晓光:清晨的阳光。
庭闱:庭院。
树柯:树梢。
骊歌:告别的歌曲,常用于毕业或离别场景。
短梦:短暂的梦境。
长坡:长长的坡道。
母心:母亲的爱心。
王事:指朝廷的事务或职责。
不奈何:无可奈何。
爱身:爱护身体。
令德:美好的品德。
天多:上天的保佑,长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别东叔西叔二兄于遂宁门外》,表达了诗人清晨与兄弟分别时的情感。首句“毕逋枝上晓光和”描绘了一幅清早的画面,毕逋(可能是指某种树木)枝头照耀着和煦的晨光,象征着希望和新生。次句“日日庭闱盼树柯”则流露出诗人对家庭团聚的深深期盼,每天都在庭前翘首以待兄弟归来。

“风送骊歌惊短梦”通过风中传来的离别歌曲打断了短暂的梦境,渲染出离别的伤感氛围。而“云拖鸠雨湿长坡”则进一步描绘了送别的场景,乌云低垂,雨打湿了长长的坡道,增添了离别的凄凉。

“母心念子无时足”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牵挂之情,无论何时何地,母爱都如影随形。最后一句“但祝爱身崇令德,长教此意得天多”则是诗人对兄弟们的祝福,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品德高尚,并祝愿他们的美好情操能长久保持,得到更多的天赐福分。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离别的不舍,又有对亲人的关怀和期望,展现了深厚的兄弟情谊和家国情怀。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即席和丁夔帅送行诗韵(其二)

眼明织翠剪新诗,勉我当今尚可为。

知觉斯民知觉我,溺饥天下溺饥谁。

志亨不管身穷达,谊正宁论效疾迟。

倒尽玉瓶谈未了,沙头忍泪与君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即席和丁夔帅送行诗韵(其一)

人生行止莫非天,去国重来十七年。

学自孔颜期有是,道非尧舜敢陈前。

忧时正念梁瓯缺,视己当如赵璧全。

若得时清身不辱,尽教人道是登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吴府君挽诗

笃信宁违俗,徐行不竞时。

与人交乐易,处世事平夷。

甚矣古常者,伤哉今已而。

龙山春夜月,长照凤皇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吴府君挽诗

人誇骂贼与尊君,我看闲家与事兄。

更识为人谋质实,便知处己事分明。

夜窗残梦鸾离照,风壑哀号乌失声。

从此长宁乡下路,两山明月一般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