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王梵志所作,名为《诗并序(其八十)》。诗中描绘了众生对儿女的种种情感,既有怜爱也有忧虑,既有珍惜生命也有恐惧死亡。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人们在面对子女时复杂而真挚的情感世界。
“众生眼盼盼,心路甚堂堂。” 开篇即以“众生”泛指所有人,表达了人们对于子女的期盼与关怀。接着,“三种怜儿女,一种逐耶娘。” 指出人们对子女的爱是多样化的,既有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也有子女对父母的依恋。随后,“一种惜身命,一种忧死亡。” 进一步阐述了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变化,既有对生命的珍视,也有对死亡的恐惧。
“侧长恭勉面,长生跪拜羊。” 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如长辈对晚辈的教导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展现了家庭中长辈对晚辈的教育与晚辈对长辈的孝顺。然而,“口中不解语,情下极荒忙。” 描述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虽然言语尚未成熟,但内心的情感却极为丰富,充满了探索与忙碌。
“何忍刺他煞,曾无阡许惶。” 表达了成人对孩子的保护与关爱,即使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也不忍心伤害孩子,体现了深厚的亲情。最后,“牛头捉得你,镬里熟煎汤。” 以极端的比喻,警示人们要珍惜眼前人,因为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可能带来的伤害,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与脆弱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在面对子女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生命、死亡、教育、保护等主题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