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龚德颜柳帖

颜柳以字名,画画法可究。

后世何寂寥,此辈了无有。

皆云学未至,妙不应心手。

那知斯人徒,德高名往就。

字工德不修,名与身俱朽。

吾子佳少年,俊气驹方骤。

新诗作行草,开轴龙蛇走。

坐客口为愕,我亦知肯首。

积墨如陂池,积笔高陇阜。

学之不至颜,要亦终至柳。

此诗闻东坡,请君书座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次韵龚德颜柳帖》。诗中探讨了书法艺术的传承与个人修为的关系,以及后世在书法艺术上的寂寥与缺失。

诗的前四句“颜柳以字名,画画法可究。后世何寂寥,此辈了无有。”表达了对颜真卿和柳公权两位书法大家的赞誉,并指出后世在书法艺术上的匮乏与寂寥,暗示了书法艺术传承的断层。

接着,“皆云学未至,妙不应心手。那知斯人徒,德高名往就。”强调了学习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个人品德的修养,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能真正达到书法艺术的高峰。

“字工德不修,名与身俱朽。”进一步阐述了技艺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指出如果只追求技艺而忽视道德修养,最终名声与实际能力将无法匹配,导致名誉与实际能力的不一致。

最后,“吾子佳少年,俊气驹方骤。新诗作行草,开轴龙蛇走。”赞美了一位年轻才子的才华,他以行草书写新诗,笔下龙飞凤舞,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与创造力。

“坐客口为愕,我亦知肯首。”描述了在场宾客对这位年轻才子作品的惊讶与赞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认可与欣赏。

“积墨如陂池,积笔高陇阜。”比喻长时间的积累如同湖泊与山丘,形象地描绘了书法艺术需要长期的磨练与积累。

“学之不至颜,要亦终至柳。”总结了学习书法的道路,即使未能完全达到颜真卿的高度,但最终也能达到柳公权的境界,强调了持续努力的重要性。

“此诗闻东坡,请君书座右。”最后,诗人希望这首诗能被苏轼(东坡)听到,并请读者将其作为座右铭,寓意着无论在书法还是其他领域,都应该不断学习、积累,追求卓越。

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象征等手法,深刻探讨了书法艺术与个人修为的关系,以及后世在这一领域的传承与缺失,体现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深厚理解和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神驹行

沙丘牝黄马已死,俗马千年不能嗣。

忽生此马世上行,神骏直是沙丘子。

紫燄争光夹镜眸,转顾略前批竹耳。

雪蹄卓立尾萧梢,天骨权奇生已似。

绿丝络头沫流觜,绣帕搭鞍初结尾。

次骤意态欲腾骧,奔逸长鸣抹千里。

形式: 古风

桐川王野夫相访洞山既去作此兼简直夫

野夫加于人一等,玉骨春容含秀整。

已惊词源倒三峡,会看声名重九鼎。

江南尽处山作堆,雨馀青碧数峰开。

那知万壑千岩处,风帽蹇驴能独来。

凤凰鸑鷟未入眼,今识鹓雏犹恨晚。

兴阑掉头不肯留,出门去袂聊一挽。

君家富贵若骑虎,拥鼻未免非虚语。

何当解带食太仓,时时携被宿玉堂。

形式: 古风

赠范伯履承奉二子

大范风月湖,小范烟雨柳。

清明与秀彻,风度随付受。

醉阑看落笔,已觉风助肘。

声名定追寻,公卿在怀袖。

江湖方纵浪,第未一唾手。

乃公干国器,谠论在人口。

谪居长闭门,药方曾校否。

著书亦细事,用舍付杯酒。

君看雨园鸠,雨晴定呼旧。

形式: 古风

赠汪十四

石麒麟儿天上物,英姿秀彻气超忽。

我非宝公亦识君,嘉期半千知一出。

五色豪端欲飞动,万卷胸中正撑突。

会当谈笑取卿相,先看唾手斫月窟。

词锋堂堂无笔阵,人笑我顽取缨绂。

昨日赓酬一百篇,绕纸风雷出仓卒。

我诗拙恶未全贫,君语定知穷到骨。

朝来爽气西山高,倚杖风流如拄笏。

祇恐与君汗漫游,共跨长鲸过溟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