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十四

石麒麟儿天上物,英姿秀彻气超忽。

我非宝公亦识君,嘉期半千知一出。

五色豪端欲飞动,万卷胸中正撑突。

会当谈笑取卿相,先看唾手斫月窟。

词锋堂堂无笔阵,人笑我顽取缨绂。

昨日赓酬一百篇,绕纸风雷出仓卒。

我诗拙恶未全贫,君语定知穷到骨。

朝来爽气西山高,倚杖风流如拄笏。

祇恐与君汗漫游,共跨长鲸过溟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赠汪十四》。诗中以石麒麟为喻,赞美汪十四的非凡之才和英姿勃发的气质。诗中提到“英姿秀彻气超忽”,描绘了汪十四出众的风采。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汪十四才能的高度认可,“嘉期半千知一出”,意指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汪十四的才华独树一帜。

诗中还提到汪十四的学识渊博,“五色豪端欲飞动,万卷胸中正撑突”,形容其文采飞扬,学识丰富。诗人期待汪十四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华,达到高位,“会当谈笑取卿相,先看唾手斫月窟”。同时,也表达了对汪十四可能遭遇的挑战和困难的理解,“词锋堂堂无笔阵,人笑我顽取缨绂”。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汪十四个人品质的赞赏,“我诗拙恶未全贫,君语定知穷到骨”,表明诗人虽自谦,但对汪十四的言语深感敬佩。最后,诗人以自然景象作为结尾,表达对汪十四未来旅程的美好祝愿,“朝来爽气西山高,倚杖风流如拄笏。祇恐与君汗漫游,共跨长鲸过溟渤”。这不仅展现了对汪十四的深厚友谊,也寄托了对汪十四未来无限可能的期待。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赠蔡儒效

我家与君邻屋居,君昔未生先长我。

君发齐眉我总角,竹居读书供日课。

君诵盘庚如注瓶,我读孝经如转磨。

长老奇君王佐才,拭目颙颙观长大。

十三环坐同赋诗,出语已能惊怯懦。

风雷绕纸成千篇,弃遗不惜如零唾。

神思义表文融明,清绝如珠不受涴。

江左相传纸价增,东坡一读不复和。

怀高识远不可屈,功成回首破甑堕。

家贫口众难自安,出图斗粟充饥饿。

闹闻笔阵扫万人,上国英雄胆先破。

殿前作赋声摩空,盛名四海争掀播。

华裾如葱马如龙,九衢突若流星过。

我经忧患早衰微,生怕虚名招实祸。

方衣童首住江村,饱饭爱寻閒处卧。

睡馀信手摸书看,会意起来行复坐。

林泉成趣亦题诗,年来藁帙成堆垛。

仙郎开卷面发光,誇我雄词惊李贺。

相期他日同此游,先买邻庵山数朵。

青松白石闻此言,共作庐山二十个。

形式: 古风

豆粥

出碓新粳明玉粒,落丛小豆枫叶赤。

井花洗粳勿去萁,沙瓶煮豆须弥日。

五更锅面沤起灭,秋沼隆隆疏雨集。

急除烈焰看徐搅,豆才亦趁洄涡入。

须臾大杓传净瓮,浪寒不兴色如栗。

食馀偏称地炉眠,白灰红火光濛密。

金谷宾朋怪咄嗟,蒌亭君臣相记忆。

我今万事不知佗,但觉铜瓶蚯蚓泣。

形式: 古风

十二月十六日发双林登塔头晓至宝峰寺见重重绘出庵主读善财遍参五十三颂作此兼简堂头

十年怀石门,今日石门去。

双林动曦光,跋河开宿雾。

力微藉古藤,泥软脱芒屦。

风泉白云壑,夜雨青松路。

我生百事废,齿发行衰暮。

但馀爱山心,不逐年华故。

此山甲天下,自昔家吾祖。

峰如青莲花,千叶晓方吐。

烟云浮香色,清凉洗肝腑。

异哉万木间,白塔岿然古。

此老无恙时,超放殊媚妩。

万象供谈笑,大千为戏具。

我曾从之游,绝尘追逸步。

谁云今已亡,塔开全体露。

永怀凭妙观,此意竟凄楚。

那知深林间,聊与故人遇。

电眸霹雳舌,咳唾成妙语。

笔端撼江海,千偈浩奔注。

人间有此客,自可忘百虑。

堂头百衲师,嶷嶷法王辅。

君看说禅口,未肯让前古。

夜阑对昏灯,豪迈激顽鲁。

相逢俱偶然,此生真逆旅。

何当各努力,业已共骑虎。

诗成对轩渠,一笑小天宇。

形式: 古风

留题三峰壁间

三峰棱层如削玉,一派悬泉泻寒绿。

平生山水性贪婪,聊与白云相伴宿。

松风竹露有馀清,夜伴孤月依檐楹。

神凝气爽睡无梦,不闻楼上霜钟鸣。

庵头禅翁头雪白,麻衣草履提筇策。

谓予久与世缘疏,青眼逢迎喜诗客。

三峰高兮溪水深,造物留之无古今。

新生松竹不须剪,四时风露常萧森。

粥罢收盂知我去,殷勤乞与题诗句。

山头尘土任茫茫,白云自在来时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