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太学释奠

乡盛菁莪选,邦崇奠菜仪。

涓辰大昕鼓,持节少牢祠。

粉衮瞻凝睟,银袍豫摄齐。

芼羹纷涧沚,郁齐泛尊彝。

璧水回寒影,经槐堕晓枝。

幸观三献罢,共荷百朋时。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乡村选拔优秀人才,国家举行庄重的奠菜仪式。
在清晨的吉时,击鼓开始祭祀,持着简朴的祭品进行少牢之礼。
官员们身着洁净的官服,精神焕发,银色官袍整齐有序。
众人忙碌地准备羹汤,源自山涧溪流,满溢出和谐的气氛,共享祭祀的酒器。
清澈的水流映照着寒冷的光影,古老的槐树在拂晓时分落下枝叶。
有幸目睹祭祀结束,共同享受这众多朋友的聚会时光。

注释

乡盛:乡村的繁荣。
菁莪:比喻优秀的人才。
邦崇:国家的尊重。
奠菜: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
涓辰:吉日良辰。
大昕:清晨。
持节:手持简朴的祭品。
少牢:古代祭祀中的一种祭品。
粉衮:洁净的官服。
凝睟:神色庄重。
豫摄:整齐有序。
芼羹:准备羹汤。
涧沚:山涧溪流。
郁齐:和谐。
尊彝:祭祀的酒器。
璧水:清澈如璧的水。
经槐:古老的槐树。
三献:古代祭祀中的三次献酒。
百朋:众多的朋友。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个盛大的乡试场景,其中“乡盛菁莪选”表明乡试的重要性和隆重的气氛,“邦崇奠菜仪”则指出整个过程中对传统礼仪的尊崇。诗人通过“涓辰大昕鼓,持节少牢祠”描绘了考试开始时的庄严气氛,以及监考官员手持印信,守卫考场的肃穆情景。

接下来的“粉衮瞻凝睟,银袍豫摄齐”则形容士子们穿着盛装,神态专注,准备答题的情状。紧接着,“芼羹纷涧沚,郁齐泛尊彝”通过水流的比喻,表达了考生们心中的激动和对知识如海洋般汪濊无边的感慨。

“璧水回寒影,经槐堕晓枝”则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人文气息交融之美,而“幸观三献罢,共荷百朋时”表达了诗人对乡试结束后,士子们互相庆贺的喜悦心情,以及对未来共同承担时代责任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景象和场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古代科举考试的盛况,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学者们能够肩负时事、传承文化的美好寓意。

收录诗词(1582)

宋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 字:子京
  •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 生卒年:998~1061

相关古诗词

访李生野墅

风物澹萧辰,陵阿访隐沦。

野杠裁度马,溪路劣生尘。

认菊知陶宅,观禾识鲁囷。

林皋偏乐我,鱼鸟似留人。

山霁群妍露,林虚众籁新。

长沮亟相语,非敢问迷津。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初除直讲献内阁冯学士孙侍郎

圆海崇遗教,中陵育茂材。

雾从仙市合,风向舞雩来。

宝篆侔东壁,儒篇访曲台。

泮芹参上俎,燕彗拥轻埃。

鼓箧华冠聚,丘山缥帙开。

虫形浮墨沼,鼠耳绽经槐。

有客缘承乏,无庸愧滥陪。

难重汉家席,易眩鲁门杯。

学困青箱广,书愁皓首催。

空尘博士议,不称洛阳才。

高阁连云景,层城枕斗魁。

惟应仲尼冶,未惜铸颜回。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应诏内苑牡丹三首(其一)千叶

一豫凝皇览,千英荐瑞葩。

压枝高下锦,斜蕊浅深霞。

叠采晞阳媚,鲜苞照露斜。

九茎休衒叶,五出浪言花。

郁郁云柯覆,葱葱气瓣嘉。

群心识天意,成数佐皇家。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应诏内苑牡丹三首(其二)双头

化工凭协气,花品效尤祥。

旖旎双苞艳,氤氲一种香。

参差迎夕露,左右傃朝阳。

有意同缃干,无言并绛房。

万灵天会帝,三月史书王。

故此呈繁卉,还将助乐康。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