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泰山六首(其三)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揽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黎明时分登上日观峰,挥手打开云雾之门。
精神焕发,四处飞扬,仿佛从天地间崭露头角。
黄河自西方蜿蜒而来,悄然流入远方的山峦。
倚靠山崖远眺八荒,目光所及,天空广阔无边。
忽然遇见青衣少年,他头发碧绿,双鬓如云。
他笑我修行太迟,岁月蹉跎,红颜已老。
我犹豫间,那少年已消失无踪,浩渺的景象难以追寻。

注释

平明:黎明时分。
日观:日观峰。
举手:挥手。
云关:云雾之门。
精神:精神状态。
飞扬:飘扬。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
窈窕:曲折蜿蜒。
凭崖:倚靠山崖。
八极:八荒,极远处。
青童:年轻的仙人。
凋朱颜:形容容颜衰老。
踌躇:犹豫。
浩荡:广大无垠。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登泰山之景的作品,语言雄浑,想象丰富。"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一句,勾勒出诗人攀登高峰,亲近天空的情景,显示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则透露出诗人的豪放情怀和超凡脱俗的心性。

接下来的"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几句,运用夸张手法,将黄河比喻成巨流,流向远方的深山之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宏大视野。"凭崖揽八极,目尽长空闲"则是诗人站在高处,视线所及,仿佛能囊括八方,无边无际的广阔天地。

至于"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一句,则带有仙境奇遇的色彩,青童可能是山中仙童的形象,增添了一份超自然的神秘感。"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自己修仙之路未成、年华老去的自嘲之情。

最后两句"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表达了对那青童一遇而即逝去的遗憾,以及面对转瞬即逝的仙境和生命,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向往。整首诗通过对泰山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与仙境接触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永恒之境的深切企盼。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游泰山六首(其四)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形式: 古风

游泰山六首(其五)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云汉,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于此鍊玉液。

形式: 古风

游泰山六首(其六)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飘飖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形式: 古风

游敬亭寄崔侍御

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

相去数百年,风期宛如昨。

登高素秋月,下望青山郭。

俯视鸳鸯群,饮啄自鸣跃。

夫子虽蹭蹬,瑶台雪中鹤。

独立窥浮云,其心在寥廓。

时来顾我笑,一饭葵与藿。

世路如秋风,相逢尽萧索。

腰间玉具剑,意许无遗诺。

壮士不可轻,相期在云阁。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