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身槁如柴,眼明如电。衡鉴台岭,品藻山外之宗。
挥呵悟门,不堕文字之相。以讷为辩,以戒为碍。
横拈麈尾雨花倾,万象森罗俱鼎沸。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的形象,他形容枯槁却目光炯炯,如同明亮的电光。他在衡鉴台岭这样的高处,对山外的宗派进行深入的品评和洞察。他的智慧超越了文字的束缚,以沉默而非言辞来表达真谛。他认为质朴是辩论的最高境界,戒律反而成为束缚。他手持麈尾,如同洒落雨花般挥洒自如,其风采令万象森罗都为之沸腾。整体上,诗人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赞美了这位讷法师的深邃智慧和超脱境界。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德腊俱高,孙枝益茂。
以勤俭苦节中兴隶业,以老气馀韵平视诸方。
眉棱垂雪,杖竹凝霜。
步趋有人兮清风可继,澹常古道兮劫外徜徉。
咿呜咿,那得知。寒酸看不上眼,手面移东换西。
拱良工手,破衲僧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柔弱丰神,骨器刚大。小喜多嗔,贵买贱卖。
形影师资二十年,所以圆悟目之为睡虎者也。
柳枝活,盂水灵。一咒毒发,百川俱鸣。
善财隔海觅不得,无数远山堆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