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栖霞山留饮赠之

吾家青萍剑,操割有馀闲。

往来纠二邑,此去何时还。

鞍马月桥南,光辉岐路间。

贤豪相追饯,却到栖霞山。

群花散芳园,斗酒开离颜。

乐酣相顾起,征马无由攀。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我家有一把名叫青萍的宝剑,平时使用起来游刃有余。
我频繁地在这两个城镇之间穿梭,这次离开不知何时能返回。
骑着马走过月桥向南,光芒照亮了歧路之间。
许多贤人豪杰来为我送别,我们一起到了栖霞山。
满园的花朵散放出芬芳,大家举杯畅饮以示离别之情。
酒兴正浓时,我们相互对视起身,骏马却无法承载这离别的愁绪。

鉴赏

诗中“吾家青萍剑,操割有馀闲”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情的珍视。青萍剑是指诗人的家族产业或象征,也许是某种手艺或者土地,而非字面上的剑。诗人通过这种描写,传递了一种闲适自在的情怀。

“往来纠二邑,此去何时还”则流露出诗人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和对远行的无奈。纠二邑可能是指两个城镇之间的往返,或是比喻诗人生活中的两种角色或状态。这种写法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鞍马月桥南,光辉岐路间”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夜色中,马儿行走在明亮的月光下,桥梁和路途都被这柔和的光辉所覆盖。这段景象不仅美化了旅途,也隐含了诗人对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离别时的心情。

“贤豪相追饯,卻到栖霞山”则表现了诗人与贤达之士在一起饮宴的场景。追饯意指着一群文人墨客共同举杯畅饮,而后来又回到那风景如画的栖霞山。

“群花散芳园,斗酒开离颜”描绘了一幅宴饮赏花的图景。诗中提到的群花散落的芳园,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斗酒则是古代的一种豪迈饮酒方式,这里用以形容宴会上的欢乐气氛。

“乐酣相顾起,征马无由攀”表达了诗人在宴席上尽情享受美好时光,但当想到即将离别而不得不启程,却又感到一种无从着手的矛盾心境。征马意味着准备出发,而“无由攀”则是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亲情、友情以及生活美好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旅途的迷茫与不安。整体上,这是一首融合了亲情、友情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个人内心世界复杂情感的诗作。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汉家兵马乘北风,鼓行而西破犬戎。

尔随汉将出门去,剪虏若草收奇功。

君王按剑望边色,旄头已落胡天空。

匈奴系头数应尽,明年应入蒲萄宫。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送族弟凝至晏堌

雪满原野白,戎装出盘游。

挥鞭布猎骑,四顾登高丘。

兔起马足间,苍鹰下平畴。

喧呼相驰逐,取乐销人忧。

舍此戒禽荒,微声列齐讴。

鸣鸡发晏堌,别雁惊涞沟。

西行有东音,寄与长河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六月南风吹白沙,吴牛喘月气成霞。

水国郁蒸不可处,时炎道远无行车。

夫子如何涉江路,云帆袅袅金陵去。

高堂倚门望伯鱼,鲁中正是趋庭处。

我家寄在沙丘傍,三年不归空断肠。

君行既识伯禽子,应驾小车骑白羊。

形式: 古风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鍊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綵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