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阴阳无端更去流,世间盛福难全收。
古人一麾耻外郡,今我半刺来边州。
到官未久出按县,满眼猺獞森戈矛。
谁知造化默相补,玉融山水何清幽。
苍崖翠壁老君洞,健非巧宦能兼游。
万岁乳成滴白柱,一卷溪畔眠青牛。
真仙遗迹览不尽,散发坐石临清流。
洒然形质已自失,欲酿溟滓觞浮邱。
襟怀浩浩隘八极,身外何物非轻沤。
数声长笑下山去,几点白云天际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幼舆的作品,名为《游老君洞》。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阴阳无端更去流,世间盛福难全收。”开篇两句,以哲理的口吻指出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无常,同时也反映了世间福禄难以长久保持。这既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也隐含着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
“古人一麾耻外郡,今我半刺来边州。”这两句诗表达了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古人曾以一郡之地为耻,而今朝自己却只能在边疆小城中生活。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个人境遇的变化,也折射出时代变迁和个体命运的无常。
“到官未久出按县,满眼猺獞森戈矛。”诗人到达任所后,不久便要巡行各县,但眼前的景象却是充斥着贪婪与残暴的现实,这种对比强化了诗人的悲观情绪。
“谁知造化默相补,玉融山水何清幽。”在这种环境中,诗人发出感慨,询问天地之大力是如何默默修补万物,同时赞美老君洞的山水之美。这里,“造化”指代自然或天道,而“默相补”则表达了对自然界无声而又不断变化和更新的敬畏。
接下来的几句:“苍崖翠壁老君洞,健非巧宦能兼游。万岁乳成滴白柱,一卷溪畔眠青牛。”诗人继续描绘老君洞的美景,并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也透露出对世俗功名的淡泊。
“真仙遗迹览不尽,散发坐石临清流。洒然形质已自失,欲酿溟滓觞浮邱。”诗人在老君洞中寻找真仙遗迹,感受自然之美,自己的形体似乎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种境界让他产生了酿造仙酒的冲动。
最后几句:“襟怀浩浩隘八极,身外何物非轻沤。数声长笑下山去,几点白云天际头。”诗人胸怀宽广,超越了世间一切束缚,他在离开洞中时,只带着轻松的心情和几朵白云,这种境界体现出诗人的超然物外之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展现,表达了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主题。
不详
休罪明皇与贵妃,大都衰盛两相随。
惟怜一派温泉水,不逐人心冷暖移。
柳侯好倔奇,颇类元道州。
遂令舂陵行,至今犹风流。
太原城下屹行宫,云树笼葱掩碧空。
铁马无声汾水急,满天风雨泣英雄。
荣第时皆有,通家得者稀。
德星一门聚,昼锦四人归。
苦学酬身世,佳名播帝畿。
效官修政术,此去展才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