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作轩仍见竹,潇洒排青幢。
斜乌与落月,静影昼寒窗。
光没影亦没,激水自淙淙。
夜深犹读易,谁更忆清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新沼竹轩》,描绘了竹轩周围的环境和夜晚读书的情景。首句“作轩仍见竹”表达了竹子与轩舍的紧密关系,竹子的挺拔与轩的雅致相映成趣。次句“潇洒排青幢”则以生动的比喻,形容竹林在风中摇曳,如青色的旗帜般飘逸。
“斜乌与落月”描绘了傍晚时分,乌鸦归巢、月亮西沉的宁静画面,为竹轩增添了静谧的氛围。“静影昼寒窗”进一步渲染了竹影斑驳,即使在白天也带有一丝清凉的感觉。
“光没影亦没,激水自淙淙”通过光影的变化和流水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夜晚来临,竹轩内外的景象更加寂静,只有溪水潺潺声回荡。
最后两句“夜深犹读易,谁更忆清江”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深夜还在研读《周易》,反映出诗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以及对清江(可能指家乡或友人)的怀念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竹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心境,展现了宋诗的淡泊与宁静之美。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夜色际阴霾,灯青谢客斋。
梧桐生静思,络纬动秋怀。
小酌宁辞醉,清言不厌谐。
谁怜何水部,吟苦怨空阶。
露柘林初静,烟梯不复收。
春蚕吐丝足,工女忌寒休。
翠薄时方献,清泉绪未抽。
闺中能自巧,绣作玉钗头。
挑笋春雷后,晴坡过雨时。
何言江外早,已比洛阳迟。
园客自偷卖,主人那得知。
徒令养新竹,待与作藩篱。
新雷岁旦发声严,冰管寒销细滴檐。
花甲将看枝上坼,蛇鳞不复地中潜。
黄河分派来应早,白首归朝意自恬。
强欲拟君为秀句,便无才思似江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