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陪郑太守登舟夜宴席上各赋诗

江头朱绂间青衿,岂是仙舟不可寻。

谁敢强登徐稚榻,自怜还学谢安吟。

月凝兰棹轻风起,妓劝金罍尽醉斟。

剪尽蜡红人未觉,归时城郭晓烟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江边身着官服的人群中,青衫学子也可见,难道仙舟隐秘难觅踪迹?
无人敢冒昧拜访徐稚的清贫居所,我只能独自感叹,效仿谢安低声吟咏。
月光洒在兰花装饰的船桨上,微风吹起,歌妓劝酒,让人沉醉。
蜡烛燃尽,红色的烛光消失,人们还未察觉,待到归来时,城郭已在晨雾深深之中。

注释

朱绂:古代官员的红色官服,象征权贵。
青衿:学子的青色衣领,代指读书人。
仙舟:隐士或高人所乘的船只,象征隐逸生活。
徐稚榻:徐稚是东汉隐士,此处指清贫简陋的住所。
谢安吟:谢安是东晋名士,此处借指文雅的吟诗行为。
兰棹:装饰有兰花的船桨,形容环境优雅。
妓劝金罍:歌妓劝酒,金罍是古代盛酒的器具。
蜡红:指蜡烛燃烧后的红色烛光。
晓烟:清晨的薄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江头举行的夜宴场景,诗人以精美的笔触捕捉了当时的景象和心情。首句“江头朱绂间青衿”中,“朱绂”指的是船上的帷幕,“青衿”则是微风中的衣摆,这两词交织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示了宴席所在的环境美丽而又不失灵动。

紧接着“岂是仙舟不可寻”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那艘船是否如同传说中的仙舟一般难以寻觅的好奇与向往之情。这里的“岂是”表达了一种疑问,既有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也流露出一种对现实与理想之间距离的感慨。

第三句“谁敢强登徐稚榻”中,诗人提到了历史上的名士徐稚,其“榻”即是坐床,这里暗示了诗人对于古人雅集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自谦,认为自己不配与那些伟大人物相比。

而“自怜还学谢安吟”则透露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在自我安慰中寻找着前行的力量,通过模仿谢安的吟诵来抚慰自己的情绪。这里的“自怜”表达了一种自我怜悯的情感,而“还学”则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

至于“月凝兰棹轻风起,妓劝金罍尽醉斟”两句,则描绘了宴席上的景象。月光如水,帷幕轻摇,女子以酒劝客,让人沉浸在这美好而又迷离的夜晚中。这两句通过对月色、风动和宴席气氛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当下美好的享受和珍惜。

“剪尽蜡红人未觉”一句,则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形容时间的流逝。蜡烛燃烧至尽,而人们沉浸在宴席欢乐中,尚未意识到时光的匆匆。这不仅是对时间易逝的一种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珍惜当下每一刻美好时光的心境。

末句“归时城郭晓烟深”则描绘了宴席结束,诗人在清晨的薄雾中返回的情景。这里的“城郭”是对城市轮廓的描绘,“晓烟”则是早晨的迷雾,整个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离别愁绪的氛围。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更透露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视,以及对于时光易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1)

蒋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凯安

维岁之吉,维辰之良。圣君绂冕,肃事坛场。

大礼已备,大乐斯张。神其醉止,降福无疆。

形式: 四言诗 押[阳]韵

五门街望有题

我皇开国十馀年,一辈超升炙手欢。

闲向五门楼下望,衙官骑马使衙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咏王给事

厥父元非道郡奴,允光何事太侏儒。

可中与个皮裈著,擎得天王左脚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咏伛背子

出得门来背拄天,同行难可与差肩。

若教倚向闲窗下,恰似箜篌不著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