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却山川冻出云,疏疏先自竹边闻。

玉龙不动身千亿,薝匐无香瘦十分。

彷佛夜堂馀火力,凄凉茅屋有人群。

已知报答东皇日,汤饼银丝饭脍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太阳落山后,山川被冻得云雾缭绕,稀疏的声音从竹林边传来。
晶莹的雪花静止不动,仿佛有千亿身姿,虽无香气却显得清瘦无比。
夜晚的厅堂似乎还残留着白天的余热,简陋的茅屋里却人声鼎沸。
已经知道如何回报春天的到来,那就是享用冬日的汤饼,细如银丝的面条和芹菜作为佳肴。

注释

日却:太阳落山。
冻出云:形容山川因寒冷而凝结成云雾。
疏疏:稀疏。
薝匐:这里指雪花,形容其轻盈飘落。
汤饼:冬天的面食,类似面条。
脍芹:切碎的芹菜,作为配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宝昙所作的《雪》,描绘了冬日雪景的细腻感受。首句“日却山川冻出云”,形象地写出阳光退去后,山川被严寒冻结,仿佛云雾从冰雪中凝结而出。接着,“疏疏先自竹边闻”描绘了雪花轻轻飘落,最先在竹林间发出沙沙声,营造出宁静而清冷的氛围。

“玉龙不动身千亿”将雪比喻为静止的玉龙,形容其洁白无瑕,静谧无声,仿佛有亿万身躯覆盖大地。诗人进一步描述雪的形态,“薝匐无香瘦十分”,暗示雪虽无香气,但其轻盈的姿态显得清瘦而坚韧。

“彷佛夜堂馀火力”将雪比作夜晚炉火余温,带给人一丝暖意,与室外的寒冷形成对比。然而,“凄凉茅屋有人群”又揭示了雪中的孤寂,即使在简陋的茅屋里,人们围炉取暖,也透露出生活的艰辛和人情的温暖。

最后两句“已知报答东皇日,汤饼银丝饭脍芹”表达了对雪的感激之情,认为雪如同春天的使者,预示着冬去春来,人们可以期待丰收的季节,享用如银丝般的汤饼和芹菜做的美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的美与温度,以及它在人们生活中的象征意义。

收录诗词(278)

释宝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黄待制病中以诗寄之

故山馀地亦嶙峋,中有掖垣梧十寻。

自是万金医国少,人皆三事望公深。

茂陵多病书成帙,季子来归雪满簪。

试与共观天下士,弥缝一世果何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喜雨

麦吐经时雨,炉薰一寸云。

叶边先策策,月堕故纷纷。

待趣诗翁语,何曾菜色闻。

问天浑不试,吾欲张吾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渡钱塘二首(其二)

身是行人意未平,江头已断午潮声。

旋收去国无边泪,聊写临风有限情。

家住青山何处是,眼穿白鸟去边明。

去年今日凄凉意,犹记梅花一笑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渡钱塘二首(其一)

潮生西浦未全平,顷刻潮回岸有声。

落日人从官渡去,西风谁识此时情。

不如吴越中流尽,赢得江山老眼明。

试问古今沙上路,几回相送复相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