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乔职方泛舟之三门谒禹祠

波浪溅旌旗,东浮谒禹祠。

千秋花发日,两院狱空时。

城里闲棠树,船中舞柘枝。

晋公曾禊洛,不召野人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波浪拍打着旗帜,向东航行去拜谒大禹祠。
千年岁月里每当花朵盛开的日子,监狱里空无一人之时。
城中的老海棠树下悠闲自在,船上的人们跳着柘枝舞。
晋公当年曾在洛阳举行过春游集会,却没有邀请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参加。

注释

波浪:海浪或江水的波动。
旌旗:旗帜。
东:东方。
禹祠:大禹庙。
千秋:千年。
花发:花开。
两院:指朝廷的两个重要机构。
狱空:监狱空荡,表示没有犯人。
城里:城市中。
闲:悠闲。
棠树:海棠树。
柘枝:古代的一种舞蹈。
晋公:对古代官员的一种尊称,这里指晋国公。
禊洛:古代习俗,在春天到水边洗浴,以祈求健康和洁净,此处指晋公在洛水边举行的春游活动。
野人:平民百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陪同乔职方泛舟东行,前往三门拜谒大禹祠的场景。首句“波浪溅旌旗”以动态的视觉形象展示了舟行于江面,旌旗在波涛中翻飞的壮丽景象。接下来,“东浮谒禹祠”点明了此行的目的,表达了对古代贤君的敬仰。

“千秋花发日”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悠久,每当花开之时,仿佛能感受到大禹精神的永恒。诗人提及“两院狱空时”,寓意社会安宁,法律公正,暗含着对盛世的期盼和赞美。

“城里闲棠树,船中舞柘枝”通过描绘城中的棠树悠闲自得,以及舟中人们欢快地舞蹈,展现了旅途中的轻松愉悦气氛。最后,诗人提到晋公当年曾在洛水边举行修禊之典,但并未邀请民间百姓一同参与,流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或对简朴民风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怀,寓情于事,既描绘了旅程的风光,又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体现了宋诗的婉约与深沉。

收录诗词(395)

魏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 字:仲先
  • 号:草堂居士
  • 籍贯:陕州陕县
  • 生卒年:960—1020

相关古诗词

陪留台李学士筵上赋得文石酒杯分得杯字

知自何山得,磨砻作酒杯。

斟疑五色动,醉认一拳开。

洼似泉舂出,痕如藓渍来。

主人心朴素,爱惜过璚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偶作呈谔闰二上人

老虽无闷向茅堂,忽忽还因物感伤。

积雾易迷平地水,孤云难护满天霜。

祥麟可向清时见,惊鹤那于黑处藏。

信意偶然成此咏,祇堪闲写与支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啄木鸟二首(其二)

乱绕园林啄,终朝意若何。

莫因饥不足,翻爱蠹偏多。

渴映邻溪下,惊从别树过。

辛勤咏还嘱,无损好枝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啄木鸟二首(其一)

爪利嘴还刚,残阳啄更忙。

千林蠹如尽,一腹馁何妨。

形小过槐陌,声高近草堂。

岂同闲燕雀,唯解占雕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