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哀伤与自然之美的交织。首联“望中樱笋自争萋,数口依然不糁藜”以“樱笋”和“藜”对比,前者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繁盛,后者则代表生活的艰辛与朴素,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现状的感慨。颔联“逐妇有鸠鸣屋北,将雏无燕语窗西”通过鸠鸟的鸣叫和燕子的沉默,营造出一种哀愁的氛围,暗示了家庭的分离或不完整的状态。颈联“春分远岸烟如柳,寒食荒郊雪似梨”运用比喻手法,将春分时节的烟雾比作柳树,寒食节的雪比作梨花,既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暗含了季节更替的无奈与哀伤。尾联“庸丐一壶皆上冢,伤哉废疾学儿啼”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以及自身疾病缠身的无奈,通过“学儿啼”这一细节,增强了情感的深度和悲剧色彩。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社会的普遍情绪,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情感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