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宁调元所作,题为《用东坡狱中遗子由韵寄约真长沙》。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批评。
首句“化工著手竟成春”寓意自然之力推动万物复苏,但同时也暗示了世事如梦,人事难料。接下来的“万死一生未了身”则揭示了人生的艰难与不确定性,即使历经磨难,生命仍未结束。
“不分螟蛉争卧榻,徒令鹬蚌饱渔人”运用寓言,批评了世间纷争,如同螟蛉和鹬蚌争夺利益,最终得益的是旁观的渔人,暗指现实中的权谋斗争和他人得利。
“庭前聚都缘命,枕上闻鹃定损神”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以及听到哀鸟啼鸣时内心的悲凉,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精神上的压力。
最后两句“从古盛名多坎,试凭后果证前因”总结全诗,指出自古以来,名声显赫的人往往命运多舛,通过观察结果验证了因果循环的道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寓言和感慨的方式,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态的炎凉,具有一定的哲理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