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上人归云溪

闻道衡峰北,寺当猿叫村。

夜楼千嶂月,书榻一溪云。

我惯蹈忧患,君方蜕垢纷。

莫嫌林下石,藓涴褶衣裙。

形式: 五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山林隐居图景。首联“闻道衡峰北,寺当猿叫村”以衡山为背景,点出寺庙所在的位置,猿猴的叫声与村庄的宁静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颔联“夜楼千嶂月,书榻一溪云”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月光洒在千重山峦之上,书桌旁似乎有一缕溪云轻绕,画面充满了诗意和禅意。

颈联“我惯蹈忧患,君方蜕垢纷”转而表达诗人对朋友归隐生活的理解与感慨。诗人自述习惯于面对生活中的忧患,而友人则正在从世俗的烦恼中解脱出来,归隐山林,寻求内心的平静。这一联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尾联“莫嫌林下石,藓涴褶衣裙”则是对归隐生活的具体描绘,暗示即使在简陋的环境中,如林下的石头,也应保持内心的纯净,不应让外界的杂念玷污内心的宁静。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题使台后圃八首(其一)谛观室

优入圣贤域,湛然观道真。

一身浑是德,终日不违仁。

深静啼林鸟,虚明见隙尘。

篆畦凝碧缕,红烬白灰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题使台后圃八首(其二)赏趣堂

胸次有丘壑,笑谈无俗氛。

幽怀常自得,佳趣与谁论。

曳履寻花圃,扶筇卓藓痕。

地严宾谒少,却坐看垆熏。

形式: 五言律诗

题使台后圃八首(其三)会心堂

称意有余乐,幽欢常会心。

小山供赋咏,危榭每登临。

下视千峰月,聊挥一弄琴。

尚嫌闲适少,富贵苦相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题使台后圃八首(其四)阜安堂

礼义成风俗,丰登民阜安。

此堂共僚属,把酒听吹弹。

地富湖山美,宵晴风月寒。

胜游无俗韵,意适有余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