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咏糟蛏

春酲未析三更后。橙片切、莼丝糅。

食品厨娘偏解斗。

滑应凝碗,松难胜齿,几瓣嫣红透。

金刀小向霜天剖。越衬出、春纤消瘦。

捧处红糟先欲溜。

小姬无语,老饕狂叫,把与梅同嗅。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鉴赏

这首《青玉案·咏糟蛏》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食品厨娘精心制作的糟蛏,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食物的美味与诱人之处。

首先,“春酲未析三更后”,开篇即营造了一种深夜微醺、静谧而略带慵懒的氛围,为整首词定下了基调。接着,“橙片切、莼丝糅”两句,运用了“切”、“糅”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食材的精细处理过程,橙片的鲜亮与莼丝的柔韧相互交织,预示着即将呈现的美食之丰富与精致。

“食品厨娘偏解斗”一句,既是对厨娘技艺的赞美,也暗示了她对食材的巧妙搭配和烹饪手法的独特理解。“滑应凝碗,松难胜齿,几瓣嫣红透”则进一步描绘了糟蛏的口感与色泽,滑嫩如脂,松脆可口,嫣红的汁液透过透明的碗壁,令人垂涎欲滴。

“金刀小向霜天剖”一句,通过“金刀”与“霜天”的对比,不仅强调了制作过程的精细与时间的选择,也赋予了作品一种高雅的艺术气息。“越衬出、春纤消瘦”则将厨娘的手工之美与食物的形态之美相融合,春日的纤细与食物的精巧相互映衬,增添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最后,“捧处红糟先欲溜。小姬无语,老饕狂叫,把与梅同嗅。”这一段通过动作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人们对美食的期待与满足。小姬的沉默与老饕的狂叫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可能是在欣赏与等待,后者则是对美食的极度喜爱与享受。将糟蛏与梅花一同嗅闻,更是巧妙地将食物的香气与自然界的美好相联系,提升了作品的意境。

综上所述,《青玉案·咏糟蛏》不仅是一首对美食的赞歌,也是对中国传统烹饪艺术的颂扬。它通过丰富的意象、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成功地将食物的美味、制作的过程以及人们的情感体验融为一体,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1701)

陈维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 字:其年
  • 号:迦陵
  •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625~1682

相关古诗词

青玉案.咏油车螯

击鲜海错金盘泻。绝称是、春寒夜。

轻点吴酸魂已化。

和酥为卤,带脂成酿,二月花前榨。

生平斫鲙兼行炙。枉行遍、屠门蟹舍。

风味似伊休论价。

差宜下酒,雅堪斗茗,携向江南诧。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青玉案.咏醉白虾

半笼春水溶如镜。早倾向、金盘净。

一片空明娇掩映。

霜鬐半呷,雪肌半挺,似带春酲病。

寻常虾菜空相竞。谁解得、高阳心性。

细忆风姿心自省。

十分酒气,三分生气,羞与侯鲭并。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隔浦莲近拍.饮小三吾亭前古梅下

今朝秾春天气,袨服为佳耳。

人在梅根冶,暗香疏影迢递。

盏内红生,杯中绿汎,小吸宜城蚁。消魂死。

那人蛾绿,料应玉貌如此。

难凭春驿,折寄一枝千里。横笛谁吹东风起。

生怕玉鳞,飞著春水。

形式: 词牌: 隔浦莲近拍

风入松.上巳后二日洗钵池汎舟即事同亦史山涛赋

蜻蛉小泊断桥东,人在橹声中。

水面残霞飞不定,春波静、暝翠玲珑。

夹岸缃桃斑竹,半船淡月微风。

纱窗尽摘簟纹融,心事暗惺忪。

小拂丝杨人语细,春衫碧、恰似新桐。

可惜小浯溪上,明朝更与谁同。

形式: 词牌: 风入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