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昨日三首(其二)

天下薄夫苦耽酒,玉川先生也耽酒。

薄夫有钱恣张乐,先生无钱养恬漠。

有钱无钱俱可怜,百年骤过如流川。

平生心事消散尽,天上白日悠悠悬。

形式: 古风

翻译

普天下的庸夫都沉溺于酒中,玉川先生也沉醉于酒的世界。
庸夫们有钱就放纵享乐,而先生没钱却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无论有钱没钱都令人感到悲哀,人生百年如流水般迅速流逝。
一生的心事都消散无踪,只有天空中的阳光悠悠荡荡地挂着。

注释

薄夫:指平庸或行为轻浮的人。
耽酒:沉迷于酒。
先生:这里指的是玉川先生,可能是一位诗人或隐士。
恬漠:内心平静,淡泊名利。
可怜:令人同情或悲哀。
骤过:迅速过去。
心事:内心的想法或忧虑。
悠悠悬:形容事物缓慢而持续的状态,这里指太阳在天空中缓缓移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玉川先生”的饮酒方式,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物欲淡薄的感慨。开篇两句即点出主题,天下之人沉迷于酒,而诗中的两个角色亦然,但他们的境遇迥异。

“薄夫有钱恣张乐”一句显示了普通人的奢侈与享乐,他们通过金钱来满足自己的快乐。而“先生无钱养恬漠”则表明玉川先生虽然贫穷,却也能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有钱无钱俱可怜,百年骤过如流川”,是诗人对世人的普遍命运的感慨,无论富贵还是贫穷,终究都是无法挽留岁月匆匆而过。

最后两句,“平生心事消散尽,天上白日悠悠悬”则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他将个人的一切忧愁和杂念都抛弃了,只剩下那天上的太阳静静地悬挂着,这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也是一种超脱尘世的达观。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自我反思,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106)

卢仝(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

  • 生卒年:约795-835

相关古诗词

叹昨日三首(其三)

上帝板板主何物,日车劫劫西向没。

自古贤圣无奈何,道行不得皆白骨。

白骨土化鬼入泉,生人莫负平生年。

何时出得禁酒国,满瓮酿酒曝背眠。

形式: 古风

白鹭鸶

刻成片玉白鹭鸶,欲捉纤鳞心自急。

翘足沙头不得时,傍人不知谓闲立。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示添丁

春风苦不仁,呼逐马蹄行人家。

惭愧瘴气却怜我,入我憔悴骨中为生涯。

数日不食强强行,何忍索我抱看满树花。

不知四体正困?,泥人啼哭声呀呀。

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

宿舂连晓不成米,日高始进一碗茶。

气力龙钟头欲白,凭仗添丁莫恼爷。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扬州送伯龄过江

伯龄不厌山,山不养伯龄。

松颠有樵堕,石上无禾生。

不忍六尺躯,遂作东南行。

诸侯尽食肉,壮气吞八纮。

不唧溜钝汉,何由通姓名。

夷齐饿死日,武王称圣明。

节义士枉死,何异鸿毛轻。

努力事干谒,我心终不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