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亭

荻花芦叶老风烟,独上秋城思渺然。

白鹭不知如许事,赤乌又复几何年。

六朝往事秦淮水,一笛晚风江浦船。

我辈人今竟谁是,只堪渔艇夕阳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芦苇和荻花在秋风中凋零,独自登上秋日之城思绪飘渺。
白鹭似乎不懂这样的世事变迁,乌鸦又过了多少年头。
六朝的旧事都融入了秦淮河的流水,夜晚的笛声在江边船只上传来。
如今我们这些人,到底是谁还在,只能在夕阳下的渔舟中度过余生。

注释

荻花:一种植物,秋季开花,白色或淡黄色。
秋城:秋天的城市,代指南京(历史上有‘六朝古都’之称)。
白鹭:一种水鸟,象征清高。
赤乌:红色的乌鸦,古人常用来指代时光流逝。
秦淮水:秦淮河,南京著名的河流,曾见证历史变迁。
渔艇:捕鱼的小船,象征隐逸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远幽深的意境,充满了对历史和人生的反思。开篇“荻花芦叶老风烟”即设定了一种古老而悠长的气氛,“独上秋城思渺然”则表达了诗人在高处望远时的心境,那份渺茫似乎是对过往岁月和历史变迁的一种感慨。下片“白鹭不知如许事,赤乌又复几何年”中的白鹭和赤乌都是时间的见证,它们或许并不懂得人类对于时光流逝的感伤,而诗人却在反问它们是否知晓岁月的匆匆。

“六朝往事秦淮水,一笛晚风江浦船”则是对历史的深刻回望,“六朝”指的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的兴衰更替都在长江流域留下了痕迹。秦淮水即今之南京段秦淮河,是六朝古都金陵的象征,诗人通过一曲晚风和江边的船只,将历史的厚重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最后“我辈人今竟谁是,只堪渔艇夕阳边”则显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诗人似乎在问自己和同代的人们,在这茫茫人海之中,究竟是谁能够像一叶孤舟般,乘着渔艇,随波逐流,直至夕阳下的彼岸。这不仅是一种生存状态的写照,更是一种对人生意义深刻追问的哲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石孙受命

圣泽如春雨露宽,弃遗犹不绝衣冠。

万钉宝带翁无分,一幅花绫孙有官。

得免白丁何啻足,亲曾黄甲不堪看。

九经幸自澜翻熟,但守青灯雪屋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石孙试童子郡广文赠之诗代赓为谢(其二)

命穷久已付之天,草木閒兮月一川。

无地可容携锸处,有孙犹在佩觿年。

老夫耄矣耕方熟,小子识之攻益坚。

万岁石场今尔耳,当家衣钵底须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石孙试童子郡广文赠之诗代赓为谢(其一)

不缘青紫不明经,科目多惭旧两生。

三豕鲁鱼曾未学,一蜗蛮触已争名。

栋梁材欲丘山重,沧海珠遗星斗明。

未必童乌能辨此,乃翁先已荷陶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立春

初信东风入綵幡,自挑雪荠饤春盘。

土牛又送一年老,野鹤不知三径寒。

筋力尚堪耕绿野,鬓毛并欲挂黄冠。

无人共跨南山犊,更作寻花问柳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