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邦求(其三)

投老侵寻两鬓斑,十年情绪几悲欢。

深倾玉醑何辞醉,养就金丹不畏寒。

鹤驭且芸昆阆草,鸾台曾著鵔鸃冠。

少时豪气消磨尽,赖有诗情偶未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正民所作的《和孙邦求(其三)》。诗中描绘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与心境,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

首联“投老侵寻两鬓斑,十年情绪几悲欢”,开篇即点明诗人已至暮年,双鬓斑白,十年间经历了诸多悲喜交加的情绪波动,透露出一种岁月沧桑之感。

颔联“深倾玉醑何辞醉,养就金丹不畏寒”,诗人以饮酒和炼丹为喻,表达自己在晚年寻求精神寄托与心灵慰藉的决心,无论是通过酒的麻醉还是通过修炼内丹来抵御外界的寒冷,都显示出他对生活的态度与追求。

颈联“鹤驭且芸昆阆草,鸾台曾著鵔鸃冠”,这里运用了仙鹤和鸾鸟的意象,象征着诗人向往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境界。同时,“芸”字暗示了诗人的隐逸生活,而“鵔鸃冠”则是古代文官的服饰,此处可能寓指诗人曾经的仕途生涯。

尾联“少时豪气消磨尽,赖有诗情偶未阑”,诗人回顾年轻时的豪情壮志,感叹这些都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逝,但庆幸的是,诗歌的情感仍在心中流淌,未曾完全消散。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坚守,即使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诗歌都能成为他情感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光、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情感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岁月流转中对自我价值的追寻与坚持。

收录诗词(291)

李正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孙邦求(其四)

结友何殊杵臼间,旧游重话发清欢。

西江候月愁宵永,南郭寻梅耐岁寒。

老笔尚凌游猎赋,刚肠宜戴触邪冠。

鹗书屡上初无补,宣室咨询待夜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孙邦求(其五)

流落天涯强自宽,清樽相对漫追欢。

难求美玉能回暖,岂有良金解辟寒。

放旷尚惭垂贝带,招徕安敢望皮冠。

野梅官柳聊行乐,坐见峥嵘岁已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再和邦求一首

曾缀枫宸供奉班,异乡飘泊若为欢。

翟公罗雀交情见,郑老无毡客坐寒。

稍喜羽书清紫塞,欲从鞍马愧儒冠。

箧中未有归田赋,敢谓临波意便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平叔见寄

手折梅花驿使传,在原鸰翼尚翩翩。

老来庾信多愁思,归去陶潜只醉眠。

穷巷悄无车马迹,安心久解祖师禅。

梦回云海遥千里,春草池塘忆惠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