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梅子明通判馀杭

东南山水窟,钱塘吴越都。

吾人神仙后,厌直承明庐。

一舸去莫挽,落帆风月湖。

蹁跹青衿子,能诵先生书。

借问太守谁,子云蜀名儒。

家有王阳金,清商奏箫竽。

相逢不妨饮,坐啸治有馀。

遥知子还日,未厌浙江鱼。

形式: 古风

翻译

东南的山水洞穴,这里是钱塘和吴越的都城。
我们这些人,是神仙的后代,厌倦了皇宫的生活。
乘一艘小船离去,无人能挽留,只留下帆影在风月湖中摇曳。
翩翩起舞的学子,能背诵先生的教诲。
请问这里的太守是谁?他可是蜀地的著名学者。
他的家中收藏着王阳明的黄金,清雅的音乐在箫笛中回荡。
相遇时不妨畅饮,谈笑间治理政务绰绰有余。
遥想你归来的日子,对浙江的鱼鲜想必还未尝够。

注释

山水窟:山水洞穴,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吴越都:古代吴国和越国的都城,这里指杭州。
承明庐:古代宫殿中的官署,此处指宫廷。
一舸:一艘小船。
青衿子:穿着青色衣襟的学生。
子云:指扬雄,西汉著名学者。
王阳金:王阳明的著作或典故,象征学问财富。
清商:古代乐曲名,此处形容音乐高雅。
坐啸:一边坐着一边吟啸,形容轻松自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状态。开篇“东南山水窟,钱塘吴越都”两句,设定了一个古朴幽深的自然环境,钱塘江和吴越地区都是历史上文化发达之地,这里被描绘成隐逸之士的栖息之所。"吾人神仙后,厌直承明庐"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的超然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厌直"指厌倦红尘,"承明庐"可能暗示一种清高无为的生活理想。

接着,“一舸去莫挽,落帆风月湖”描绘了一种悠然自得的行船生涯,诗人似乎已经达到了那种不为物欲所牵绊的境界。"蹁跹青衿子,能诵先生书"则展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个人修养。

在“借问太守谁,子云蜀名儒”中,诗人通过询问地方长官来强调自己的身份地位,这里的"子云"可能是指诗人的别称或化名,而"蜀名儒"则表明了他在学术上的成就。

"家有王阳金,清商奏箫竽"一句,通过对家庭财富的描述,以及对音乐艺术的享受,展示了诗人生活的另一面。"相逢不妨饮,坐啸治有馀"则表达了一种对酒宴欢聚的期待和享受。

最后,“遥知子还日,未厌浙江鱼”透露出诗人对于故土的思念,以及对自然生活的依恋。这里的“浙江鱼”不仅是指食物,更可能象征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个人修养和生活享受,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想。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送麻田吴子野还山

麻田老仙身驭风,万里一息如飞蓬。

行穷山川出天外,阅尽世界归壶中。

经过卖药勾漏客,乡里高年南极翁。

我亦有心游八极,从公一借葛陂龙。

形式: 七言律诗

送黄师是梓州提刑

嘉陵江边树,他日系我驹。

当时挟书儿,抱子镊白须。

伤怀洒孤泪,一梦百崎岖。

西城送我处,今日揽君袪。

君才如涌泉,随用随有馀。

中年颇流落,四驾使者车。

持节岂不贵,列城随惨舒。

君看冒轩冕,奴隶笑金朱。

猿鸟日异音,山川开画图。

怀君即饮酒,念我当寄书。

形式: 古风

送程德孺赴江西

程侯治楚我独知,去时民作婴儿啼。

归来明光见天子,还把一节来江西。

年来屡下宽大诏,赤子未免寒与饥。

恩如忧病政如药,知病无药何由治。

朝廷法度寄吏手,付授得所乃合宜。

事如黑白初易睹,敢以容悦相蒙欺。

此行委寄意不浅,列城数十受指挥。

任官轻外最弊法,省阁无补真何为。

遥知敏手多暇日,不废樽俎环蛾眉。

从君多乞歙州纸,岁晏天禄供吟诗。

形式: 古风

送翟公巽赴中书舍人

韩筋柳骨世不闻,翟公笔力回千钧。

十年声名满四海,淮阳邂逅双朱轮。

老翁空疏亦何有,察公于我意甚真。

高谈亹亹云汉上,一扫阘茸如灰尘。

夜光明月不计数,坐使衰弊生精神。

恨无金玉相报答,还家三叹嗟我贫。

青灯论文夜未分,晓闻门外送使君。

问君舍此去安往,紫皇诏归侍玉宸。

锋铓发硎断犀象,好为明主裁丝纶。

论思献纳乃其职,况公之意常在民。

追还三代旧风采,主以事实致此文。

圣君贤相有美意,笔端与物为阳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