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寺(其十三)

富人聚族多,鱼肉论秤买。

腥膻众口分,罪业一身载。

既失慈悲心,恣情为杀害。

忽然死到来,去还畜生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社会中贫富不均的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道德与因果报应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比富人和穷人之间的生活状态,揭示了财富分配的不公以及它对人性的影响。

首先,诗的前两句“富人聚族多,鱼肉论秤买”,形象地展现了富人的奢华生活。他们不仅家族庞大,还能随意购买昂贵的鱼肉,这反映了财富带来的物质享受和权力。然而,这种享受是以牺牲他人为代价的,暗示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接着,“腥膻众口分,罪业一身载”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这种消费行为的后果。富人们将各种肉类不分善恶地供众人享用,实际上是在积累罪业。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贪婪和无度的消费比作是“腥膻”的罪业,暗示了这种行为最终会带来道德上的谴责和内心的不安。

后两句“既失慈悲心,恣情为杀害。忽然死到来,去还畜生债”则深化了主题,探讨了因果报应的观念。诗人指出,当人们丧失了慈悲之心,放纵欲望,肆意杀害生命时,他们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种下未来的苦难。这里的“畜生债”指的是因过去的恶行而必须承受的轮回之苦,强调了道德行为与个人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场景和深刻的哲理,批判了社会中的不公现象和人性的弱点,同时也传达了佛教中关于因果报应和道德责任的重要思想。通过对比富人与穷人的生活,以及对贪婪、杀戮行为的反思,诗人呼吁人们在追求物质满足的同时,也要关注道德修养和社会公正,以免陷入自我毁灭的循环之中。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拟寒山寺(其十四)

祝寿作生日,亲朋互相庆。

未烧一炉香,且杀百个命。

奴仆各醉饱,歌舞乱观听。

如此望长年,为汝惭诸圣。

形式: 古风

拟寒山寺(其十五)

日食半斤肉,十年一百秤。

且限六十年,不知几个命。

肉块高如山,业坑深似井。

前路黑漫漫,劝君宜猛省。

形式: 古风

拟寒山寺(其十六)

有酒方开颜,无肉不举箸。

颠倒自戕贼,拟将血肉补。

弃却囊中金,反收路傍土。

不见富贵家,未死神先去。

形式: 古风

拟寒山寺(其十七)

人生稍富足,著意营口腹。

买鱼寻鳜鱼,买肉要羊肉。

谛观异类身,无非亲眷属。

正当举箸时,仁人宜自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