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感兴二十五首(其二十三)

自从判清浊,人文肇古羲。

中间更百圣,扶竖颠与衰。

孔孟死不作,千载无明师。

嗟此仁义路,举世争背驰。

无人障横溃,一朝坠民彝。

微言虽尚在,骎骎化侏离。

斯文亘万古,悠悠竟何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道德沦丧、知识传承断裂以及文明衰败的深切忧虑。诗中提到从古代开始就有人分辨清浊,即分辨善恶和正邪,这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接着,诗人指出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上百位圣贤的扶持,使得文明得以在颠沛流离中屹立不倒。

然而,孔子和孟子之后,再无明师出现,这使得仁义之道在世间被遗忘,人们纷纷背道而驰。诗人感叹于这种道德风气的败坏,认为无人能阻挡这种混乱的蔓延,最终导致了文明的堕落。尽管先贤们的教诲犹存,但社会却日益走向野蛮和无知。

最后,诗人感慨于文明的长久存在,却不知它将走向何方。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循环与文明的脆弱性,表达了对道德沦丧和文化断层的忧虑,以及对文明未来命运的深深思考。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续感兴二十五首(其二十四)

昔时累科举,读书患不足。

天今予我暇,有书真不读。

煌煌百圣心,清彻寒泉玉。

遗泽存读书,浸作生民福。

静观灵台中,万象森在目。

天寒境自明,欲浅机自触。

斯文化异端,骎骎即深谷。

晞颜以自励,吾欲求之复。

形式: 古风

次韵徐古泉雪冈见寄

掬泉陟云亭,撼桐款石室。

桐以药清羸,泉以洗怆恻。

惟昔有二君,靳与世纷出。

我来泛沧溟,幽岩傍攲侧。

不如岘山去,行尽风沙碛。

交君父子间,风仪宛如昔。

引坐读书巢,呼酒软我膝。

吟髭怒气张,笑眼寒光溢。

莱编如正色,澹然离芗泽。

别去不空手,怀袖粲金碧。

笑我顽鲁胸,孔窍暗如漆。

顺涂咏其事,搔痒发故疾。

闭门课学子,风雨隔十日。

苍苍乔木春,杳杳碧云夕。

相思托空言,各倚天一壁。

终携赤藤杖,相期访仙释。

形式: 古风

续评史二首(其一)向子平

贵者不如贱,桑麻鄙簪缨。

富者不如贫,布荆胜珠琼。

子平悟损益,持论悍且精。

并敌就一向,力与世俗争。

所以昏嫁毕,洗然外浮名。

投迹崖巘中,便足了一生。

颓波不可挽,滔滔自东倾。

惟有吾由我,去留听从卿。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续评史二首(其二)严颜

昔有严将军,积气壮穷峡。

维时汉道季,貙鲸溃河郏。

我公弛长缨,不闭蛇虎柙。

尔军从何来,两强力相压。

天未厌乱离,龙去留空匣。

区区报主情,盟血不受歃。

笑谈履刀锯,性命轻一掐。

吾但戴吾头,卿自用卿法。

形式: 古风 押[洽]韵